2016年浙江大学经济学院801经济学综合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简单劳动
【答案】简单劳动是“复杂劳动”的对称,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不需要经过任何专门训练的一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区分标准,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这个标准也在不断提高,昨天的复杂劳动在今天可能就是简单劳动。由于复杂劳动本身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和训练,是较高级的劳动,所以在同一时间内,复杂劳动比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要高。复杂劳动折合为简单劳动是通过市场机制进行的。
2. 价值增殖过程
【答案】价值增殖过程即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指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的形成过程。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程中,价值形成过程同时就是价值增殖过程。比较价值形成与价值增殖过程可以看出,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补偿自身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生产自身劳动力价值的时间,称作必要劳动时间; 另一部分时间是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称为剩余劳动时间。
3. 商品经济
【答案】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是:
(1)社会分工,即各种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的部门或行业,产品。
(2)剩余产品的出现并分属于不同的生产者所有。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各个生产者依照社会需要生产不同的
4.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它有哪些形式?
【答案】(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无论形式如何,其实质都是属于私人资本主义或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
根据国家与垄断资本结合的不同情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可区分为以下四种: ①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国有企业
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国有企业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典型形式。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是一种最典型的、最深层次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是生产资料资本家占有社会化的最高形式。
国有企业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满足国家机构自身需要的国有企业,提供公共产品的国有企业,高科技、高风险新兴工业部门中的国有企业,一般工业部门中的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的建立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对私人企业的国有化; _是通过国家投资建立新企业。
②国私共有合营企业
国私共有合营企业是战后一个时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国私合营企业是由国家垄断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混合组成,股份所有权分属于国家和垄断组织。在国私共有垄断资本这种形式中,国家与垄断资本的结合是在一个企业的范围内实现的。
国私合营企业主要是通过三条途径建立起来的:一是国有垄断资本以参与制的方式与私人垄断资本合办企业; 二是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共同投资创立新的企业; 三是吸收私人垄断资本加入国家或地方政府所有的企业。
③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社会范围的结合是指在企业外部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结合。这种结合的主体是私人垄断资本,因而它并不改变企业私人垄断的性质。但‘已却使私人垄断资本不再像一般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私人垄断资本那样单独运行,而是在与国有垄断资本结合中运动,从而受到国有垄断资本的调节。有以下几种类型:国家作为商品和劳务的采购者,向私人垄断企业大量订货,为私人垄断企业提供了有保证的国家市场; 国家通过各种形式的津贴和补助,直接、间接地资助私人垄断企业; 国家通过社会福利开支,提高社会购买力,扩大消费需求,为私人垄断企业创造市场条件。
④以宏观调控和微观管制为表现形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宏观调控和微观管制为表现形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国家的宏观调控是通过各种宏观经济政策来进行的,其中主要有财政政策、货币信用政策等。国家通过财政预算进行直接投资,建立企业,去干预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 宏观的货币信用政策是指由国家银行以扩大和缩小货币供应量或信贷为手段,影响利息率,从而影响投资、就业等,来调整社会经济,使经济得以稳定增长,从而摆脱和缓和经济危机。国家的微观管制是通过一整套法律规则,健全经济秩序来进行的。微观管制有三种类型:反托拉斯、公共事业管制及社会经济管制。
5. 价值
【答案】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价值是商品经济的特有范畴。价值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商品与商品相交换,在表面看来,是一种物品同另一种物品相交换,是物与物的交换,但实质上是人们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商品是劳动产品,但不是任何劳动产品都是商品,只有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内在基础。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形成的,但劳动本身并不就是价值,不是人类劳动的任何生产性支出,都会形成价值。只有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凝结在商品上的人类劳动才会形成价值。劳动形成价值,是商品经济关系赋予人类劳动的一种特殊社会
形式。所以,价值是商品区别于其他劳动产品的决定性因素,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是商品经济最基本的范畴。商品价值是在物的掩盖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社会经济关系,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点。
6. 级差地租
【答案】资本主义级差地租是指生产条件较好的资本主义农场以地租形式交给土地所有者的剩余利润,即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其来源是农业工人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由于耕地有限,优等地和中等地不能任意增加,为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还要同时耕种劣等地。获得平均利润是资本家在劣等地上投资的前提,劣等地生产率所决定的个别生产价格就成为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经营优等地和中等地的资本家因生产率较高、单位产品成本价格较低,其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 十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这此资本家经常获得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剩余利润。这种剩余利润通常以地租形式由租佃资本家交给土地所有者。级差地租有两种形式:因土地肥沃程度和距离市场远近等条件差别而产生的级差地租I ; 因对土地追加投资生产率高低差别而产生的级差地租II 。
二、简答题
7. 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答案】对外经济关系指一个国家同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总称,包括国际商品的交换,资金和技术交流,劳务的输出与输入等。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特别是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化以及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原因可以从以下两点进行分析:
(1)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
①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生产社会化这一物质基础上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的程度小断提高,必然使国内的经济同国外的经济也彼此发生广泛、密切的联系。市场经济本质是开放的经济,生产力水平的日益提高,要求打破社会经济制度和国家的界限,把世界市场变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
②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具体来说,第一,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可以促进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会出现某些商品短缺、另一些商品过剩的市场失衡现象,除了依靠国内调节外,可以利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来调剂余缺,从而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第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可以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益。世界各国由于主客观原因生产商品的成本和劳动耗费有很大差异。要善于利用本国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出口有绝对优势或相对优势的商品、技术或劳务,换回本国短缺的商品、技术或劳务。由此,在国际经济交往中获得利益、节约社会劳动。
③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第一,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 第二,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提高我国经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