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昌大学普通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目录

2017年南昌大学普通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一) . .... 2

2017年南昌大学普通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二) . .... 9

2017年南昌大学普通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三) . .. 18

2017年南昌大学普通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四) . .. 23

2017年南昌大学普通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五) . .. 30

一、名词解释

1. 启发式

【答案】启发式是一种间题解决策略,是指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启发式不能完全保证问题解决的成功,但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较省时省力。常用的策略有手段一目的分析、逆向搜索、爬山法。人们在解决复杂的问题时,经常运用启发式。

2. 认知过程

【答案】认知过程一般指感觉、知觉、学习和记忆、想象、思维和言语等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就是认知过程。

3. 能力和智力

【答案】能力是指顺利实现某种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或人格特质。其基础是知识和技能。其形成和发展依赖于知识、技能的获得,同时能力的高低又会影响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能力的产生发展和人类的社会生活分不开。智力是心理学基本概念。韦克斯勒认为,智力是指使个人有目的地行动、合理地思考、有效地应付环境的一种综合能力。中国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是个体顺利从事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 是一种综合的心理能力,是进行学习、处理抽象概念、应对新情境和解决问题以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4. 心境

【答案】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心境持续时间有很大差别。某些心境可能持续几小时; 另一些心境可能持续几周、几个月或更长的时间。心境持续时间的长短,与人的气质、性格有一定的关系。心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心境对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人的世界观、理想和信念决定着心境的基本倾向,对心境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二、简答题

5. 阐述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答案】初中生处于从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常称为“青少年期”。青少年期是一个半成熟、半幼稚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这一时期在个体的生理、认知、个性和社会化等方面都表现出从儿童期向成熟期的过渡,其心理发展有了许多根本上不同于章年期的特点,产生了许多质的变化。

青少年期的主要心理特点可以概括为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和动荡性。

(1)过渡性。童年期缺乏独立性和自觉性,更多地依靠成人保护,而青年中、晚期则是个体发展上接近成熟期,个体开始成为正式的社会成员。青少年期正是从童年期向青年中、晚期过渡的时期。过渡的前半期,即少年期还保留着一定的幼稚性,后半期即青年初期则有了更多的独立性和自觉性。

(2)闭锁性。青少年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开始不大轻易将内心活动表露出来。尤其是青年初期,闭锁性更显突出,在自己的物品保管、交往对象的选择上都有明显表现。但与成年人相比尚显纯真、直率,有的甚至锋芒毕露。

(3)社会性。如果说影响青少年期以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更多是家庭、学校的话,那么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则更多是社会和政治环境。青少年期是人的理想、动机和兴趣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考虑和选择未来生活道路的阶段。

(4)动荡性。青少年思想敏感,好强好胜,自信心强,容易偏激,缺乏社会经验而又敢于行动,心理面貌很不稳定,可塑性大,处于心理成熟前动荡不稳定的时期。

6. 比较自陈式测验和投射式测验。

【答案】自陈式测验和投射式测验的区别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二者依据的人格理论不同

自陈式测验测量的是人格特质,它是遵从特质论的; 而投射测验是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无意识理论为依据的。

(2)测验的内容和过程不一样

自陈量表是一系列的问题,一个问题陈述一种行为,要求被试按照自己的真实情形来回答; 而投射测验由若干个模棱两可的刺激组成,被试可任加解释,使自己的动机、态度、感情等在不知不觉中反应出来。

(3)解释、预测效果以及测试效率不同

自陈式测验题目具体清楚,施测简单,记分方便; 而投射测验被试反应弹性大,不要求具备阅读能力,但投射测验对测验结果难于解释,不如自陈式测验客观,也不能提供很好的预测,同时只适用于个别施测而效率较低。

7. 青春期反抗心理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反抗心理是青少年普遍存在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这种特征主要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反抗心理产生的原因有:

(1)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

随着青少年自我意识的高涨,他们更倾向于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追求独立和自尊,但他们的某些想法及行为不能被现实所接受,认为其行动的障碍来自成人,便产生了反抗心理。

(2)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

在青春期的初期,由于个体生理特征的明显变化,个体有关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性明显

增强,个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分活跃状态,使青少年对于周围的各种刺激,包括别人对他们的态度等表现得过于敏感,反应过于强烈。

(3)独立意识

青少年迫切地要求享有独立的权利,将父母曾给予的生活上的关照及情感上的关爱视为获得独立的障碍,将教师及社会其他成员的指导和教诲也看成是对自身发展的束缚。为了获得心理上独立的感受,他们对任何一种外在力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排斥倾向。所以,可以说青少年的反抗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否认自己是儿童,而确认自己己经是成熟的个体。

8. 简述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

【答案】根据注意是否有一定目的,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将注意分为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

(1)不随意注意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不随意注意是人和动物都具有的初级注意。它既可帮助人们对新异事物进行定向,使人们获得对事物的清晰认识,也能使人们

从当前进行的活动中被动地离开,干扰他们正在进行的活动,因而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

(2)随意注意指事先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注意是指人们给自己提出一定的任务,自觉地把某些刺激物区分出来作为注意的对象。当我们确定于某件事(如写作、做作业)之后,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有意地把注意集中在我们认为要做的事情上。这时我们所注意的那个刺激物的特点,不论是否强烈、是否新异、是否有趣,我们都必须集中注意,同时排除各种无关刺激的干扰。

(3)随意后注意则指事先有一定的目的,但是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从特征上讲,它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 但它不需要意志的努力。从发生上讲,随意后注意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9. 某研究者假设:海马与复杂思维加工有关,与简单思维加工无关。该研究者随机选出20只白鼠平均分成两组,切除它们的海马,让第一组学习简单迷宫,第二组学习复杂迷宫。第一组经过10次学习就出现完全正确的情况,第二组在学习30次后才出现完全正确的情况。研究者据此认为最初的假设成立。请找出该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题,并完善原有的实验设计。

【答案】(1)该设计中存在问题。任何白鼠学习复杂迷宫所需要的次数都要比学习简单迷宫多,实验结果可能是与是台切除海马无关,用不切除海马的白鼠为被试可能会得到相同的结果。原设计使用了两个独立变量任务难度和有、无海马,但只改变了其中一个独立变量,只说明了任务难度对学习影响。要研究海马对思维加工的影响,应将海马体情况作为自变量,包括海马体完好和切除两个水平。

(2)完善的方案。加入海马完整的自鼠作为控制组,成为实验设计:一个因素是海马情况,包括完好和切除两个水平,另一因素是迷宫的难度,包括简单和复杂两个水平。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