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650文学概论与写作技能2014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 摘要
青岛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650 科目名称:文学概论与写作技能(共4页) 请考生写明题号,将答案全部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本题共20分,每小题5分)
1. 陌生化
2. 文学典型
3. 行动元与角色
4. 文学批评
二、简答题(本题共40 分,每小题10分)
1. 读者的阅读期待视野是怎样形成的?
2. 简述艺术真实有哪些主要特征。
3. 简述文学形象的特征。
4. 谈谈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的区别。
三、论述题(本题共40分,每小题20分)
1. 论述文学接受的文化属性。
2. 论述文学接受中的余味现象。
四、阅读下面作品,写一篇评论文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字数为1500字。(本题50分)
史铁生散文《答自己问》节选:
一、人为什么要写作?
最简要的回答就是:为了不至于自杀。为什么要种田呢? 为什么要做工吃饭呢? 为了不至于饿死冻死。好了,写作就是为了不至于自杀。人之为人在于多一个毛病,除了活着还得知道究竟活的什么劲儿。种田做工吃饭乃是为活着提供物质保证,没有了就饿死冻死;写作便是要为活着找到可靠的理由,终于找不到就难免自杀或还不如自杀。
区分人与动物的界线有很多条,但因其繁复看似越来越不甚鲜明了。譬如“思维和语言”,有些科学家说“人类可能不是唯一能思维和说话的动物”,另一些科学家则坚持认为那是人类所独有的。若以我这非学者的通俗眼光看,倒是有一条非常明显又简便的区分线摆在这儿:会不会自杀(是会不会,不是有没有) 。这天地间会自杀的只有人类。除了活着还要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