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884普通生物学基础[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目录
2018年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884普通生物学基础[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一) .... 2
2018年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884普通生物学基础[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二) .. 11
2018年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884普通生物学基础[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三) .. 19
2018年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884普通生物学基础[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四) .. 26
2018年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884普通生物学基础[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五) .. 33
一、名词解释
1. 单性结实。
【答案】单性结实是指不经过受精作用,子房就发育成果实的现象。单性结实过程中,子房不经过传粉或任何其他刺激,便可形成无籽果实,称为营养单性结实,如香蕉。若子房必须通过诱导作用才能形成无籽果实,则称为诱导单性结实(或刺激单性结实),如以马铃薯的花粉刺激番茄的柱头可得到无籽果实。
2. 蛋白质的变性。
【答案】蛋白质的变性是指在化学、物理因素等作用下,蛋白质天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和破坏,从而失去生物学活性的现象。变性过程中不发生肽键断裂和二硫键的破坏,因而不发生一级结构的破坏,而主要发生氢键、疏水键的破坏,使肽链的有序的卷曲、折叠状态变为松散无序。原来包含在分子内部的疏水侧链基团暴露到分子外部,因而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失去结晶能力,并形成沉淀。
3. 细胞免疫。
【答案】细胞免疫是指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4. 伴性遗传。
【答案】伴性遗传是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
5. 大进化。
【答案】大进化又称宏观进化,是指物种和种以上的高级分类群在地质时间尺度上的进化模式、进化趋势和进化速率。
6. 性染色体。
【答案】性染色体是决定性别的染色体。
7. 人工诱导多倍体。
【答案】人工诱导多倍体是指利用人为的方法使生物的染色体加倍成为多倍体。
8. 胞内消化。
【答案】胞内消化是指整个摄食过程,包括摄入、消化、吸收和排出都在一个细胞内进行的
过程(单细胞原生动物都进行胞内消化)。
9. 渗透。
【答案】渗透是指水分子从相对高浓度一侧穿过膜而进入低浓度一侧的扩散。
10.同形世代交替。
【答案】同形世代交替是指在世代交替过程中,形态结构基本相同的孢子体与配子体互相交替的现象。
二、简答题
11.何谓生物的无性繁殖?何谓有性繁殖?它们对生物存在发展的意义是什么?克隆羊(Dooly )的产生是无性繁殖还是有性繁殖?它能否稳定地保存基因?
【答案】(1)无性生殖指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亲体直接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无性繁殖是生物生存竞争的战术,以快速,大量,占领生存领域。方式:①营养生殖:植物(插枝、落地生根)。②出芽:酵母,水螅。③裂殖:细菌。
(2)有性生殖是通过两性细胞(配子)结合成合子(受精卵),合子进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配子是单倍体性细胞,其形成要经历减数分裂过程。有性繁殖实现遗传物质的重组,是提高生命质量,促进生命发展的战略性手段。
(3)克隆羊Dolly 使用乳腺细胞作为核供体细胞,注入到去核的羊卵细胞中,得到融合细胞,经卵裂形成胚胎植入羊子宫发育而成。“多莉”的基因组,全都来自单亲,属于无性繁殖,能稳定地保存基因。
1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有何区别?
【答案】(1)光合作用的定义
光合作用是指自养生物(植物、藻类和光合细菌)将光能转换为有机分子的化学能的过程,为异养生物提供食物和氧气,是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碳(暗)反应两个阶段。
(2)光反应
光反应又称光合电子转移反应。光反应是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中进行,通过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分子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产生氧气的过程,包括叶绿素对光的吸收、电子传递、光合磷酸化3个主要步骤。
①在反应过程中,叶绿素经光能激发产生高能电子,从而将光能转变为电能。
②电子通过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中的电子传递链间的移动传递,将
体腔,建立电化学质子梯度,用于ATP 的合成。 ③光反应的最后一步是(3)暗反应
从叶绿体基质传递到类囊接受高能电子被还原成
光合作用的第二阶段暗反应是在叶绿体基质中将
生化反应。叶绿体利用光反应产生的
在光下进行,但不需要光直接参加。反应包括和转变为磷酸丙糖的复杂和ATP 的化学能,将(:02还原成糖,其过程必须固定、氧化还原反应和RuBP 的再生。
表
13.何谓“内共生学说”?其依据何在?
【答案】内共生学说是描述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起源的学说。
(1)内共生学说的主要内容
1970年,马古利斯等人提出真核细胞来自原核细胞的“内共生学说”。
这个学说可以用来描述线粒体的起源:一种需氧的原核生物被某种厌氧原核生物吞入胞内,可能被消化,也可能与吞入者共同生活。共同生活的结果是吞食者与被吞食者之间发生了共生的关系,逐渐融合为一体,被吞食的原核生物演化为线粒体。即线粒体来自被吞入的需氧的原核生物(细菌)。
这个学说可以用来描述叶绿体的起源:叶绿体来自被吞入的蓝藻,最终导致真核细胞的出现。
(2)内共生学说的依据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化石是原核生物,年龄至少有34亿年,而真核生物的年龄不超过20亿年。
真核生物都是好氧呼吸的,因此它们必然是在还原性大气变为含氧大气之后才出现的。因此多数人主张真核细胞来自原核细胞。
主要依据是现代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具有自主性的活动,它们的DNA 为环状,它们的核糖体为70S ,这些都与细菌、蓝藻相似。
14.以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排泄物形式说明这四个类群之间的进化关系 (亲缘关系)。
【答案】排泄物形式体现进化、亲缘关系: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