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北农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学院846软件工程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软件生存周期的( )工作和软件可维护性有密切的关系。

A. 编码阶段

B. 设计阶段

C. 测试阶段

D. 每个阶段

【答案】D

【解析】软件维护从软件发布开始,贯穿于软件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因此,软件的可维护性与软件生存周期的每个阶段都有密切关系。

2. 回归测试是( )中最常用的方法。

A. 校正性维护

B. 适应性维护

C. 完善性维护

D. 预防性维护

【答案】A

【解析】回归测试指在软件维护阶段,为了检测代码修改而引入的错误所进行的测试活动。回归测试是软件维护阶段的重要工作,同时也是校正性维护中最常用的方法。

3. 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措施,它的实施应该在( )。

A. 程序编程阶段

B. 软件开发全过程

C. 软件允许阶段

D. 软件设计阶段

【答案】B

【解析】测试是对软件规格说明、设计和编码的最后复审,所以软件测试贯穿在整个软件开发期的全过程。

4. 对象模型的描述工具是( )。

A. 状态图

B. 数据流图

C. 对象图

D. 结构图

【答案】C

【解析】对象模型描述系统中对象的静态结构、对象之间的关系、对象的属性、对象的操作。对象模型表示结构上的、系统的“数据”特征。对象模型用包含对象和类的对象图来表示。

5. 在有多重继承的类层次结构中,类层次结构是( )层次结构。

A. 树型

B. 网状型

C. 环型

D. 星型

【答案】B

【解析】单继承的类层次结构表现为树型层次结构,多重继承的类层次结构表现为网状型层次结构。

6. 使用白盒测试方法时,确定测试数据应根据( )和指定的覆盖标准。

A. 程序的内部逻辑

B. 程序的复杂结构

C. 使用说明书

D. 程序的功能

【答案】A

【解析】白盒测试是把测试对象看作一个打开的盒子,测试人员需了解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处理过程,以检查处理过程的细节为基础,对程序中尽可能多的逻辑路径进行测试,检验内部控制结构和数据结构是否有错,实际的运行状态与预期的状态是否一致。

7. 在需求分析中,开发人员要从用户那里解决的最重要问题是( )。

A. 要让软件做什么

B. 要提供哪些信息

C. 要求软件工作效率怎样

D. 要让软件具有何种结构

【答案】A

【解析】需求分析的基本任务是要准确地定义新系统的目标,为了满足用户需要,回答系统必须“做什么” 的问题。

8. 包含风险分析的软件工程模型是( )。

A. 螺旋模型

B. 瀑布模型

C. 增量模型

D. 喷泉模型

【答案】A

【解析】螺旋模型的基本思想是使用原型及其他方法来尽量降低风险。可以把它看作在每个阶段之前都增加了风险分析过程的快速原型模型,它是风险驱动的软件工程模型。

9. 好的软件结构应该是( )。

A. 高耦合、高内聚

B. 低耦合、高内聚

C. 高耦合、低内聚

D. 低稱合、低内聚

【答案】B

【解析】耦合性与内聚性是模块独立性的两个定性标准,将软件系统划分模块时,尽量做到高内聚低耦合,提高模块的独立性,为设计高质量的软件结构奠定基础。

10.可行性分析中,系统流程图用于描述( )。

A. 当前运行系统

B. 当前逻辑模型

C. 目标系统

D. 新系统

【答案】A

【解析】研究正在运行的系统应该收集、研究、分析现有系统的文档资料,实地考察现有系统,在考察的基础上,访问有关人员,然后描绘现有系统的高层系统流程图,与有关人员一起审查该系统流程图是否正确。这个系统流程图反映了现有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处理流程。

二、填空题

11._____是系统一个特定执行期间所发生的事件序列。

【答案】脚本

12.软件可维护性可用下面七个质量特性来衡量,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 。对于不同类型的维护,这七种特性的侧重点也不同。

【答案】可理解性;可测试性;可修改性;可靠性;可移植性;可使用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