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716文学综合之外国文学史(欧美卷)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填空题
1. 19世纪俄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被称为______。
【答案】自然派。
【解析】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五六十年代不断发展,70至80年代达到鼎盛阶段,20世纪初逐渐衰落。普希金是俄国现实主义的奠基人,他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他的短篇小说《骚站长》开了俄国文学中描写“小人物”形象的先河。米哈依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为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40年代,果戈理继承并发展了普希金和莱蒙托夫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形成了俄国文学史上的“自然派”——俄国现实主义。
2. 莫里哀在讽刺喜剧______中塑造的主人公是答尔丢夫。
【答案】《伪君子》
【解析】莫里哀的讽刺喜剧《伪君子》主要写伪装圣洁的教会骗子答尔丢夫混进商人奥尔恭家,图谋勾引其妻子并夺取其家则,最后真相败露,锒铛入狱。剧作深刻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丑恶,答尔丢夫也成为“伪君子”的代名词。其剧作在许多方面突破古典主义的陈规旧套,结构严谨,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鲜明突出,语言机智生动,手法夸张滑稽,风格泼辣尖利,对世界喜剧艺术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3. 被誉为“戏剧艺术的荷马”的剧作家是______。
【答案】索福克勒斯
【解析】索福克勒斯被誉为“戏剧艺术的荷马”,是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之一。他共写了123部悲剧和滑稽剧。但其作品流传至今的只有7部,即《埃阿斯》、《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厄勒克特拉》、《特拉喀斯少女》、《菲罗克忒忒斯》和《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其中,《安提戈涅》和《俄狄浦斯王》最能反映索福克勒斯的创作才能。
二、名词解释
4. 摩西五经
【答案】摩西五经是西伯来圣经最初的五部经典,又称摩西五书。它们是《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摩西五经是犹太教经典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时它也是公元前6世纪以前唯一的一部希伯来法律汇编,并作为犹太国国家的法律规范。其主要思想是:神的创造、人的尊严与堕落、神的救赎、神的拣选、神的立约、神的律法。
5. 能乐
【答案】“能乐”是日本的一种成熟的戏剧样式,是由一种名为“猿乐”的歌舞发展而来的。“能乐”已经具备了戏剧文学、表演艺术、音乐、舞蹈、舞台美术等各种因素,但它主要还属于一种歌舞剧,台词、对白较少,而以歌舞为主。“能乐”的文学剧本称为“谣曲”。能乐最著名的剧作家、表演艺术家和戏剧理论家奠基人是世阿弥,他的名剧是《熊野》和《赖政》。
6. 连歌
【答案】连歌是一种独特的诗歌体裁。日本的“歌”着重文句的堆砌和趣味。文句的堆砌讲
,究附句的巧妙衔接,其中最典型的,首推“连歌”连歌最初是一种由两个人对咏一首和歌的游戏,
始于平安时代末期。连歌作为和歌的余兴而盛行于宫廷,后又广泛流行于市民阶层,成为大众化的娱乐项目。日本连歌的集大成者是二条良基和宗祗。连歌的第一个特征是集体创作,即每一句都必须与别人的上一句相衔接,其转折纯系偶然,因而需要作者具有一种随机应变的机智,同时也使得连歌能从凝滞的偏重感情的倾向中摆脱出来。连歌的第二个特征是即兴创作。
7. 风雅之寂
【答案】风雅之“寂”是俳谐美学及日本古典文艺美学的一个关键词。“寂”是对俳谐创作的
,其次是视觉上的“寂”概括。“寂”有三个方面的意义层面:首先是听觉上,即“寂静”、“安静”
,最后指的是一种抽象的精神要素,是心理学上的含义,是一种主观的的颜色,可称之为“寂色”
感受。
8. “为艺术而艺术”
【答案】“为艺术而艺术”是一种美学观点。德国古典美学深奥的思辨性与晦涩的语言,即使是专业人士也备感艰难,而“为艺术而艺术”的成功之处也正在于此。它汲取了德国美学的要义与精髓,又除去其繁琐的细节,以精炼的法语铸造成一句响亮的口号,成为法国唯美主义运动的一面醒目的旗帜。“为艺术而艺术”认为艺术创作的目的在于自身,宣布艺术脱离政治,脱离社会需要和教育任务。这种观点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其产生的社会根源和客观意义都是各不相同的:有时是对某些流派的“功利主义”的反驳,或是对企图驾驭艺术的政权的抗拒。在这种情况下维护“为艺术而艺术”就是保护艺术免受敌对力量的损害,坚持艺术的美学特性和它的独立性。但是把艺术家与社会的分离作为“为艺术而艺术”产生的普遍根源,必然导致脱离生活。它最后必然为新的思潮所淹没。
9. 《第二十二条军规》
【答案】《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当代作家约瑟夫·海勒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黑色幽默派的代表作。约瑟夫·海勒以二战为背景,描写了一支驻扎在意大利附近的美国空军部队的军营生活,无情地嘲讽和抨击了黑暗的现实,揭示了深刻的社会危机,表达了人必须作出人生选择的思想。小说以喜剧的方式表现悲剧性的内容与主题。小说利用荒诞不经的情节,反讽俏皮的语言,描写人难以摆脱的困境,揭示了现实生活的荒诞不经,在笑声中嘲笑了社会,但是饱含着辛酸与
无奈。小说成功塑造了“反英雄”形象; 通过“人像展览式”的戏剧性结构构建了一个荒诞的世界,整体上显得凌乱破碎,但呼应了小说的荒诞氛围。
三、简答题
10.试析《草叶集》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答案】惠特曼用几十年的时间吸收人民的意志和热情,将之熔铸成一部自由奔放、丰富庞杂的诗集——《草叶集》,唱出了美利坚合众国的新声,成为美国现代诗和现代文学的开山鼻。
《草叶集》是惠特曼一生创作的唯一一部诗集,是他一生经验的结晶。
(1)《草叶集》的主题
《草叶集》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思想十分丰富、庞杂,但其基本的主题可大致归纳为:自我、创造和民主。
①注重表现自我。诗人在爱默生强调自我、相信自己的超验主义思想影响下,对自我进行了无以复加的赞颂,将自我刻画成一个强健有力的英雄、顶天立地的巨人。诗歌中,自我立足于实际,自主自强,获得了超越性,并且扩大到整个民族、宇宙,成为美利坚民族的代表,与永恒融为一体。
②歌咏劳动和创造的伟大价值。在自我及他我的关照中,诗人看到了宇宙中生生不息的创造力之伟大,也看到了人在宇宙中所占的位置那就是不断地一自己的劳作加入宇宙的生命大循环。作者歌颂劳动人民,认为他们最美,正是人类的劳动创造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正是他们伟大的创造力量才使人类拥有了城市、房屋和书籍等等生活基础。此外,诗人所歌颂的大自然也是人们劳动和建设的条件。
③赞美自由和民主。作为一个平民诗人,惠特曼不同于贵族诗人的浪漫情调,他着重歌颂劳动人民创造世界的伟大业绩,同情被压迫的黑人奴隶,对民主理想的实现充满坚定的信念。同时,他也看到了获得民主有时需要付出血的代价,因此他歌颂那些献身民主的英雄,并将民主主义的“同志式的爱”从美国扩展到整个欧洲。
(2)《草叶集》的艺术特点
《草叶集》的风格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具体表现在:
①作者在诗歌形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创造了“自由体”的诗歌形式。《草叶集》打破了传统的诗歌格律,没有固定的韵脚,不是以音步,而是以短句作为诗歌内在韵律的基础,以语气和语调的变化来安排节奏,具有内在逻辑的节奏感,自由奔放,毫无斧凿痕迹。
②《草叶集》喜欢运用“目录诗”和“平行句”,给表面无章法的自由诗以一种内在的节奏感。诗歌将一连串的人名、地名以诗行的形式排列在一起,形成磅礴的气势。诗歌喜欢采用一些语法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重叠句、平行句,获得奔腾起伏、自由豪放的效果。
③诗歌风格多种多样,而且具有强烈的音乐性。整个诗歌如同一首交响乐,诗人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采用不同的语调,有时高亢有力,有时轻柔哀婉,有时粗野傲慢,变化多端,体现了自由和创造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