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务文化633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个人可支配收入

【答案】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简称为PDI )是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包括私人非盈利性机构)在一定时期(通常为1年)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消费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个人收入不能全归个人支配,因为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即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和储蓄的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个人可支配收入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的生活水平。

2. 功能财政

【答案】功能财政思想强调,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了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的产出和收入。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的,也可以是赤字。功能财政思想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财政思想。他们认为不能机械地用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观点来对待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而应从反经济周期的需求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当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时,政府有义务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以实现充分就业。如果起初存在财政盈余,政府有责任减少盈余甚至不惜出现赤字,坚定地实行扩张性政策。反之亦然。总之,功能财政思想认为,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而不应为了实现财政收支平妨碍政府财政政策的正确制定和实行。

3. 古典总供给曲线

【答案】古典总供给曲线又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按照古典学派的说法,在长期当中,价格和货币工资具有伸缩性,因此,经济的就业水平就会处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上。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经济的产量水平也将位于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的水平上,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因此,古典学派认为,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如所示。

图 古典总供给曲线

古典总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线,其原因在于工资的充分弹性或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保证了劳动市场经常处于均衡位置即充分就业,从而使实际产量或国民收入也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的水平,不受价格的影响。

4. 总需求曲线

【答案】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描述这一函数的曲线称为总需求曲线,如图所示。

图 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原因是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同时打破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在货币市场上,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下降,从而引起利率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下降; 在产品市场上,一方面由利率上升造成投资需求下降; 另一方面,价格水平上升还导致人们的财富和劳动工资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从而使人们消费需求下降,本国出口产品相对价格提高也会使本国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这两方面都会使得总需求减少,于是总需求与价格反方向变化,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总需求曲线斜率反映的是价格水平变动一定幅度使国民收入变动多少。当其他因素不变时,仅仅价格变动,则国民收入沿着总需求曲线变动; 当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等变动时,需求曲线会发生平移。

5. IS 曲线

【答案】IS 曲线是描述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利率与收入关系的曲线。IS 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1=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 曲线,如图所示。

图 IS 曲线

图中,IS 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表示产品市场实现均衡。IS 曲线右上方的任意一点都表示存在超额产品供给,IS 曲线左下方的任意一点都表示存在超额产品需求。

由均衡收入代数表达式可得出IS 曲线的斜率为负值,对应的IS 曲线向右下方倾斜。IS 曲线斜率的大小,即利率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程度,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利率对投资需求的影响系数d ; 边际消费倾向β; 税率t 。

二、简答题

6. GDP 和GNP 有何联系和区别? 为什么西方宏观经济学原来用GNP 作为产量的主要测量值,而现在大多改用GDP?

【答案】(1)国民生产总值(GNP )测量一国居民的收入,包括居民从国外取得的收入(工资、

,但要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同类报酬。与GNP 不同,GDP 不考虑从国外获得的报酬和利润、利息)

支付给国外的报酬。它是一国国内实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测量值。GDP 是大多数欧洲国家采用的产量计量标准,因为传统上,对外贸易在这些国家比在美国重要得多。由于国际贸易在美国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美国从1991年以后也开始用GDP 作为产量的主要测量值,这种转变也可以使美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作比较更加容易些。一般说来,一个国家对外经济往来的开放度越大,

GNP 和GDP 的差距可能会越大,用GDP 作为测量收入的标准的重要性也越大,因为开放度越大,

因此,GNP 就越难作为衡量国内经济活动的标准。

(2)1991年以前美国一直以GNP 作为产量的主要测量值,从1991年起改用GDP 。相对于GNP ,GDP 是经济中衡量就业等潜力的一个较好的指标,比方说,外国人到东道国投资,解决的是东道国的就业问题,纳税也在东道国。此外,计算GNP 要计算来自国外要素的收入,而这类收入数据较难准确获得。因此,把GDP 作为经济的基本测量指标更合理一些。

7. 什么是补偿性财政政策,为什么这种财政政策被称为斟酌使用或权衡性财政政策?

【答案】(1)西方经济学者尤其是凯恩斯主义者认为,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应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政策措施,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例如,当认为总需求水平很低,即出现经济哀退时,政府应通过减税,增加政府支出或双管齐下以刺激需求; 反之,当认为总需求过旺、经济过热,即出现通胀时,政府应增加税收或削减支出以抑制总需求和通胀。前者就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后者就是紧缩性财政政策。这种交替使用的扩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