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级系统架构师题库>系统安全性和保密性题库

问题:

[单选] 包过滤型防火墙通过()来确定数据包是否能通过。

A . 路由表
B . ARP表
C . NAT表
D . 过滤规则

ARP攻击造成网络无法跨网段通信的原因是() 发送大量ARP报文造成网络拥塞。 伪造网关ARP报文使得数据包无法发送到网关。 ARP攻击破坏了网络的物理连通性。 ARP攻击破坏了网关设备。 所谓网络安全漏洞是指() 用户的误操作引起的系统故障。 网络结点的系统软件或应用软件在逻辑设计上的缺陷。 网络硬件性能下降产生的缺陷。 网络协议运行中出现的错误。 安全审计系统是保障计算机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作用不包括() 检测对系统的入侵。 发现计算机的滥用情况。 提供系统运行的日志,从而能发现系统入侵行为和潜在的漏洞。 保证可信网络内部信息不外泄。 数字签名的功能不包括() 防止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抵赖行为。 发送方身份确认。 接收方身份确认。 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评价航行计划应考虑:() 驾驶员的年龄因素;。 申请公司的指示;。 所用航海出版物的改正情况;。 以上均对。。 包过滤型防火墙通过()来确定数据包是否能通过。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包过滤型防火墙工作在OSI网络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和传输层,它根据数据包头源地址、目的地址、端口号和协议类型等标志确定是否允许通过。只有满足过滤条件的数据包才被转发到相应的目的地,其余数据包则被从数据流中丢弃。
包过滤方式是一种通用、廉价和有效的安全手段。之所以通用,是因为它不是针对各个具体的网络服务采取特殊的处理方式,适用于所有网络服务;之所以廉价,是因为大多数路由器都提供数据包过滤功能,所以这类防火墙多数是由路由器集成的;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能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绝大多数企业安全要求。
在整个防火墙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包过滤技术出现了两种不同版本,称为"第一代静态包过滤"和"第二代动态包过滤"。
①第一代静态包过滤类型防火墙。这类防火墙几乎是与路由器同时产生的,它是根据定义好的过滤规则审查每个数据包,以便确定其是否与某一条包过滤规则匹配。过滤规则基于数据包的报头信息进行制订。报头信息中包括IP源地址、IP目标地址、传输协议(TCP、UDP、ICMP等)、TCP/UDP目标端口、ICMP消息类型等。
②第二代动态包过滤类型防火墙。这类防火墙采用动态设置包过滤规则的方法,避免了静态包过滤所具有的问题。这种技术后来发展成为包状态监测(Stateful Inspection)技术。采用这种技术的防火墙对通过其建立的每一个连接都进行跟踪,并且根据需要可动态地在过滤规则中增加或更新条目。
包过滤方式的优点是不用改动客户机和主机上的应用程序,因为它工作在网络层和传输层,与应用层无关。但其弱点也是明显的:过滤判别的依据只是网络层和传输层的有限信息,因而各种安全要求不可能充分满足;在许多过滤器中,过滤规则的数目是有限制的,且随着规则数目的增加,性能会受到很大影响;由于缺少上下文关联信息,不能有效地过滤如UDP、RPC一类的协议;另外,大多数过滤器中缺少审计和报警机制,它只能依据包头信息,而不能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很容易受到"地址欺骗型"攻击。对安全管理人员素质要求高,建立安全规则时,必须对协议本身及其在不同应用程序中的作用有较深入的理解。因此,过滤器通常是和应用网关配合使用,共同组成防火墙系统。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