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旅华外国游客旅游行为模式实证研究──以上海为例

关键词:上海,入境游客,旅游行为,模式

  摘要

旅游者行为研究是旅游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者作为旅游和旅 游学研究的主体,一直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王德刚,1999)。对于旅游行为, 国内外已有了一定深入的研究。国内的研究则呈碎片化发展,被分割在旅游心理 学、旅游市场学、旅游文化学等学科中进行,至今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链。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对旅游行为研究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研 究方法,突破传统旅游行为的泛论模式,尝试从游客的行为表象,探索不同群体 入境游客的行为规律,试图构建旅游者行为研究的体系,在游客的空间行为决策、 时空动态模式及游客行为分异规律研究方面有所创新。本文以入境游客的旅游行 为作为着眼点,以上海四大群体入境游客作为具体研究对象,力图总结出日韩、 东南亚、欧洲和北美游客的旅游行为模式及影响机制,以期为上海市入境旅游业 的发展提供依据和引导,并对其他地区入境旅游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全文在结构上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为国内外旅游者行为研究现状。在掌握大量国内外旅游界研究资料 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关于旅游者行为研究的现状,提出了本文研究的理论意 义和实践意义,并指出了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第二部分是建立旅游者行为特征研究框架。对旅游者行为从经济学、地理学 和心理学等方面进行多维分析,构建旅游者行为模式研究的理论框架。   第三部分是应用这一框架研究上海市入境游客旅游行为,根据国家旅游局的 《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入境旅游者抽样调查资料》、《上海市统计年鉴》以及2004 年7、8月份在上海进行的入境旅游者市场调查资料,对日韩、东南亚、欧洲、北 美游客从旅游决策行为及其影响机制、旅游选择偏好行为、旅游空间行为、客主 交互效应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不同群体入境游客旅游行为分异规律。   第四部分为上海市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的拓展。在分析上海市入境游客的旅游 行为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入境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从旅游开发和产品设计、 旅游市场拓展、旅游管理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以促进上海旅游业的可持 续发展和长三角区域旅游经济圈的形成。   通过分析论证,得出以下结论:(1)国内外对旅游行为的研究仍需继续深入, 尤其是国内的研究与国外仍存在较大差距,理论和方法体系尚未完全成熟。(2) 游客的旅游行为是一个循环变化的动态过程,对其行为模式的研究应该系统化。 (3)入境旅游者不仅在进行旅游决策时受到客源地社会文化背景、旅游者自身特 质及目的地形象和营销宣传等因素影响,在实地的旅游活动行为以及后续行为也 会受其影响而产生差异;外国游客在旅游项目偏好上依照差异性模式选择,旅游 服务设施要求上以趋同性为主,出游方式选择依照灵活、多样性原则;在境内的 空间移动行为受旅游地之间作用力大小和互补替代效应强弱影响;不同群体外国 游客与当地居民的旅游交往愿望和行为之间存在明显不一致,其影响程度也存在 差异;旅游体验影响到旅游的质量感知水平,这主要是由文化的差异和对目的地 感知程度的不同造成的。(4)上海市入境旅游业在经过蓬勃发展之后将进入转型 期,为此应深入分析旅游者的行为规律,科学的、合理的发展并巩固旅游业实绩, 延缓旅游地衰退期到来,使上海旅游业走上从规模性的增长转变为效益型发展道 路,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的独特之处:(1)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不同群体入境游客旅游行 为模式研究”基础上,从小尺度出发(选择单点旅游城市上海)研究了入境游客 的旅游行为规律;(2)论文的撰写以大量旅游统计数据为支撑,并充分结合了实 地旅游市场调查资料,具有较强的科学价值和理论指导意义;(3)在借鉴国内外 对旅游行为研究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较为全面、系统的构建了旅游者行为研究的 框架;(4)综合运用经济学、地理学、心理学、行为学、人类学以及数理统计方 法对上海四大主体客源群游客旅游行为进行分析,对游客的行为分异规律进行了 总结;(5)结合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的变化和上海入境旅游现状,提出了切实可行 的市场拓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