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服装学院艺术学理论904服装理论之成衣系列产品设计及其纸样技术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成衣

【答案】成衣指近代出现的按标准号型成批量生产的成品的衣服。这是相对于在裁缝店里定做的衣服和自己家里制作的衣服而言的。现在的百货商店和服装专买店中出售的都是成衣。

2. 色立体

【答案】以无彩轴为中心轴,在这个无彩轴为中心的圆筒断面上放上色相环,用色相环到中心轴的距离来表示彩度,这样就可以形成色相、明度、彩度三个座标的立体空间,这种立体模型叫做色立体。在色立体上,与无彩轴垂直的同一个水平面上的色,明度相等,这叫等明度面。与无彩轴平行的同一个垂直面上的色,色相一样,叫等色相面。

二、简答题

3. 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是如何影响服装变迁的?

【答案】(1)政治变革

从服装史上可以看出,各个国家、各个时代大的政治变革,都给服装带来很大的变化。如我国历代封建王朝严格的服饰制度; 辛亥革命使清王朝的长袍马褂变为便于活动的短装; 新民主主义革命使“中山服”及其同族“军便服”更富有革命性和人民性,“文化大革命”又使其得到最大限度的普及。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开放政策,政治的开明,思想的解放,带来了服装上的巨大变化。

(2)经济的转变

经济是指作为人类共同生活之基础的物质财富的生产、分配、消费等行为和过程,以及由此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总体。因此,这就涉及到服装的材料和制品的需求供给问题。

①原始社会,人们生活在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中,自己生产自己消费生活必需的最低限度的衣料。后来生产力发展,相互交换产生,职业专门化,以交换生产物品来满足各自所需的交换经济方式发达起来,有关衣料的经济行为就变得复杂了。到了近代,随着人口的增加和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的影响,带来了需求量的增大,与此相适应的生产力式也从手工操作转换为机器化的大量生产,社会进入了经济高度发展的时代,衣生活的内容也随之丰富起来。

②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现在仍主要以原始的自给自足经济为主的原始民族之间,在服装文化方面,与各自所处的经济状况相适应,也表现出进步、停滞和落后的差异。

③从世界服装史中可以看出,衣料资源(特别是纤维衣料)的分布也使服装文化的展开表现出地域性的差别。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兽毛衣料,古埃及的亚麻服饰,中国的丝织物,印度

的棉布等都在服装史上显示着自己特异的存在。

4. 科学技术的进步给服装卜带来了哪些变化?

【答案】科学技术的发达对服装的发展有直接影响。古今中外,生产衣料的每一种技术革新,每一种新面料的问世,都给服装开拓一条新的变化途径。如在我国古代提花机的发明,使当时的服装衣料大为改观。西欧近代的产业革命,使衣料的大量生产成为可能,从而促进了服装的大变革。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新的面料不断问世,这使服装的流行速度急剧加快,变化之大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5. 简述高级时装与高级成衣的区别。

【答案】(1)高级时装也称高级女装,特指巴黎19世纪中叶由设计师查尔斯·夫莱戴里克·沃斯创立的以上层社会的贵夫人为顾客的高级女装店及其设计制作的高级手工女装。高级时装是由高级的材料、高级的设计、高级的做工、高昂的价格、高级的服用者和高级的使用场所等要素构成的。

(2)高级成衣指高级时装设计师以中产阶级为消费对象,从前一年发表的高级时装中选择便于成衣化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运用高级时装的制作技术,小批量生产的高档成衣。

6. 举例说明服装有哪些机能。

【答案】(1)防护机能

①服装具有适应气候机能,可以防寒、防暑。天气寒冷的时候人们会穿透气性差、层数较多的衣服; 天气炎热的时候人们会穿透气性较好的衣服。

②服装可以防风防雨等。如风沙过大,人们可以穿风衣,戴帽子; 下雨的时候穿雨衣。

(2)适应机能

①适应运动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运动着的人穿用各种衣物,一般首先要求这些衣物不阻碍人的各种动作,而且还要发挥出协助人们的各种生活行动,提高效率的作用。

②服装对于住居的适应

人的居住环境与人的着装关系十分密切。建筑是半永久性的生活设施,衣物则是不断变化的生活资料,因此,前者具有主导性和优先性,后者是受其影响而发展变化的。

(3)审美机能

①形态美

服装的形态美包含两方面的所包含的内容:一方面是衣物本身的材质美、制作工艺的精美和造型美:另一方面是人着装后衣与人混然一体,高度统一而形成的某种状态美。只有当这两方面的内容相互协调,高度统一时,才可能形成服装的形态美。

②色彩美

色彩美也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衣物本身的配色效果; 另一方面是二次成形后,各种不同质感和造型的物体组合、搭配在一起时形成的配色效果。特别是衣物与衣物之间,衣物与人体

之间的配色关系。

③动态美

服装是山活生生的人穿戴上一定的衣物形成的一种活动的审美对象。衣物的放松量、衣与人体之间的空间对于服装动态美的表现至关重要。像舞蹈服和传统的剧装等通过强调服装的动态美来创造某种艺术效果的特殊衣装,大都夸大了衣物离体部的装饰,如长长的水袖、宽敞的裙摆、悬垂的饰带,随着表演者优美的舞姿,表现出令人陶醉的动态美效果。动态美的表现与衣料有关,柔软的、轻盈飘逸的、垂感好的衣料,富有弹性的衣料,有动感花纹的衣料,都有助于动态美的表现。

(4)容仪机能

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通过某种形式的着装效果来对他人表示某种礼貌和礼节,表达某种友好的心机,显示某种威严和高贵气质,这就是服装的容仪机能。

(5)服装的标识机能

利用服装象征着服用者身份这种社会作用,通过服装的外观性形态来区别服用者,表示其所属、职业、阶级、任务及行动的机能。

(6)扮饰机能

利用服装标识服用者的机能,可以使人感觉服用者像另外一个人,即穿上特定的服饰,就表现出那种服饰所表示的人格。扮装、化装、假装、拟装就是以此来变换人格内容的。这实际上是服装的蒙蔽机能。如化装是便衣警察、侦探、间谍、特务所惯用的人格变换手段,服装在其中发挥着很大的蒙蔽作用。;

(7)耐久机能

穿用衣物后表现出来的服装有如上所述的各种机能,但是人们希望这种机能有一种永久性,这就是服装的耐久机能。耐久机能分为机能耐久、构造耐久和材质耐久。

7. 举例说明服装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答案】(1)文明的移行

文明的传播,直接影响服装的变化。在文明传播过程中,服装受到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和进展着的社会环境的影响,有时也融合进了原始住民的原始服饰,或者一面排除那些原始的东西,一面逐渐积累,不断提高文明程度。

这些服装变化的形态和内容,或者登上兴隆、进化的阶梯,或者走向退化和衰亡。一方面作为民族固有的服饰停滞或固定于各个地方; 另一方面,作为国际通用的服饰进行着世界性的传播。

(2)宗教的影响

原始社会的万物有灵论、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等原始宗教,现在的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世界宗教,与其各自的教义和信仰相应地对服装的形式、穿法、使用范围都作了规定,并且各具特色的宗教艺术也对服装有很大影响。如新娘子穿白色婚礼服举行婚礼,便是基督教的产物。基督教规定,只有初婚者才能穿白色礼服,以象征纯洁,再婚者则要穿有颜色的礼服。印度的已婚妇女每天都要在额头上点个红点,以示其丈夫健在,如果没有红点就一定是寡妇。伊斯兰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