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采访学》考研内部冲刺班模拟题1

  摘要

一、简答题

1. 穆青倡导新闻散文化的时代背景及现实意义是什么?

【答案】(1)穆青倡导新闻散文化的时代背景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通讯题材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穆青在1963年《新闻业务》上发表了《在工作中感到的个问题》一文,论述了用散文笔法写新闻的问题。他认为,新闻也是散文的一种,可以有个人风格,可以百花齐放,大胆创造,可以夹叙夹议,既有形象的细节描写,又允许少量的议论和记者的感受。

(2)穆青提出用散文笔法写新闻的意义

穆青明确强调要突破老一套“新闻写作理论”框框的束缚,是对僵化的“新闻写作理论”的一次挑战。“文革”的到来,使这一理论的实践无法开展,直到20年后,穆青才有机会对这一理论进行新的补充和发展,并付诸实践。

2. 怎样较好地用事实说话?

【答案】事实能说话,但怎么把话说好,说得感人,就有艺术上的讲究。从采写角度讲,应注意下述四点:

(1)精选事实。这是较好用事实说话的前提和保证。面对众多事实,记者不能不分主次、事无巨细地端出事实的全过程,而应当根据新闻主题的需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最后精选出最为典型的事例。

(2)多细节,少议论。用事实说话并不排斥议论,但是,这种议论必须依托于事实,要为事实服务,即通常讲的要成为点睛之笔。要做到这些,议论时就应当注意:①不能多,多了就喧宾夺主; ②不能俗,俗了就为败笔。(3)多解释,少晦涩。采访时常会遇上一些难以弄懂的事物,如专用术语、技术名词、操作程序等,若是原封不动地照抄照搬,不加任何解释、说明,势必就晦涩难懂,报道就死板,事实就没有很好地说话。此时,责任心强和有经验的记者,总是通过仔细、反复地询问与观察,将这些事物弄懂弄透,然后深入浅出,用受众能够接受的语言叙述,报道就通俗易‘懂,事实就“说话”了。

(4)插叙场景、背景和人物形象。这种做法,旨在增强新闻形象性和感染力。不妨再回到真实性要求上去说几句。新闻真实性应当包括两个含义:①事实真实,即“五个W ”和引用的全部材

第 1 页,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