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昌大学理学院635分析化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填空题
1.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铜溶液,当铜浓度为_____。
【答案】
【解析】这是原子吸收光谱中特征浓度的基本概念。 2. 在含有的
3. 在EDTA 滴定中,欲使滴定突跃大,可提高溶液pH 值。但pH 值必须控制适度,因为溶液pH 增大,可能发生_____作用和_____的作用,将会导致滴定突跃减小。
【答案】水解;与共存离子的络合
4. 紫外分光光度计与荧光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是:(1)_____;(2)_____。
【答案】(1)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光源与检测器在一条直线上,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光源与检测器呈90°角;(2)紫外分光光度计有一个单色器;荧光分光光度计在样品池前后各有一个单色器
5. 在重量分析法中,称量形式为
【答案】0.2475;0.1399
6. 红外光谱产生的两个必要条件是_____和_____。
【答案】红外光的能量等于分子振动能级的能级差;振动时分子或基团的偶级矩有变化
7. 全程序空白实验是_____。
【答案】以水代替实际样品,其他所加试剂和操作步骤均与样品测定步骤完全相同的操作过程
8. 无定形沉淀完成后一般需加入大量热水稀释,其主要作用是_____。
【答案】洗去吸附在表面的杂质
测定组分为
其换算因数是_____;_____。
的酸性混合溶液中,pH=5〜5.5的条件下,使用EDTA 标准溶液滴定其中
的作用是_____。
加入一定量六亚甲基四胺的作用是_____,加入
时,其吸光度为0.234, 则特征浓度为
3+
【答案】作缓冲溶液,控制pH 值;作掩蔽剂,掩蔽Al
9. 配位滴定曲线滴定突跃的大小取决于_____。在金属离子浓度一定的条件下,_____越大,突跃_____;在条件常数
一定时,_____越大,突跃_____。
和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
值;越大;
越大
【答案】金属离子的分析浓度
10.某试样两次平行分析结果是95.03%和95.38%,按有效数字规则表达其平均值应是_____。
【答案】95.2%
二、简答题
11.什么是化合物的生色团?
【答案】生色团是指含有电子的化学键和基团,它们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能产生吸收带。
12.说明金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金属指示剂的必备条件,并解释什么是金属指示剂的封闭现象,如何消除之?
【答案】(1)变色原理:利用指示剂本身In 颜色与金属指示剂和金属离子络合物(Min )颜 色不同来确定终点。变色过程如下: 滴定前,化学反应如下所示:
滴定反应为:
终点时,反应为:
(2)金属指示剂的必备条件为:
①Min 与In 颜色应有明显不同;②Min 稳定性要适当,如下所示:
(3)金属指示剂的封闭现象封闭现象是: 当换指示剂;
若干扰离子产生封闭,可加入掩蔽剂掩蔽干扰离子,掩蔽方法有:络合掩蔽、氧化还原掩蔽和沉淀掩蔽等。
13.固体物料制备的四个步骤是什么?
【答案】破碎、过筛、混匀、缩分。
时,滴定终点不变色或变色不敏锐的现象。消除方法:若被测离子产生封闭,更
14.为测定铸铁中碳的含量[已知W (C ) ≈2%], 将0.5000g 的试样通入氧气中燃烧,生成的0.2mg 的天平称重,则测定值的有用碱石棉吸收,根据其重量计算出W (C ),若用称量误差为±效数字位数应为几位?
【答案】依题意,试样中的碳的重量为:
0.2mg ,天平的称量误差为±
故小数点后只能保留1位有效数字,此称量结果的有效数字也只能有3位。
15.电位分析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答案】
16.写出
【答案】物料平衡式为:
质子条件式为:
17.络合掩蔽法的实施方法分为哪几步?
【答案】(1)先加络合掩蔽剂,再用EDTA 滴定M 。
(2)先加络合掩蔽剂L , 使N 生成NL 后,用EDTA 准确滴定M ,再用X 破坏NL , 从NL 中将N 释放出来,以EDTA 再准确滴定N 。
(3)先以EDTA 直接滴定或返滴定测出M 、N 的总量,再加络合掩蔽剂L , L 与NY 中的N 络合:
释放Y , 再以金属离子标准溶液滴定Y , 测定N 的含量。
18.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是什么?若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结果说明分子中可能存在什么?
【答案】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主要有两个:度
不饱和
分子中可能存在一个苯环,因为一个
计算其不饱和度为多少?从计算
水溶液的质子条件式和物料平衡式。
苯环的不饱和度为4。另外还有一个c=c或c=o
19.在G-L 色谱中,使用的固定液是哪类物质?如何衡量它的选择性?讨论引起选择性不同的原因。
【答案】在G-L 色谱中,常用的固定液一般都是高沸点的有机化合物,它挥发脚,热稳定性好,对试样各组分有适当的、高选择性的溶解能力,化学稳定性好。常用固定液的极性来衡里其选择性,极性大小用相对极性P 或麦氏常数表示。由于固定液分子结构不同,它与被分离组分分子间存在的作用力包括静电力、诱导力、色散力和氢键力,被分离组分分子的结构与固定液分子结构越相似,它们之间的作用力越大,该组分在固定相中停留的时间就越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