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80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之《政治学原理》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国家的政治职能

【答案】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指国家运用暴力、法制等特殊的强制力,控制被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及一切破坏现存的政治法律秩序、社会秩序的分子的反抗的政治管理职能。由于这种职能主要是通过阶级的统治和镇压来实现,所以,有时又称镇压职能。国家的政治职能是国家的性质决定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 绝对君主制

【答案】绝对君主制又称专制君主制,其典型特征是君主独自掌握最高统治权,君主拥有绝对的、不受任何法律限制的权力,也不受任何机关的制约和监督。在这种制度下,君主集立法、行政、司法、军事、财政大权于一身,通过直接对他负责的官僚机构进行统治。专制君主制是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国家所盛行的政体形式。古代的罗马帝国是奴隶制专制君主制的典型。在封建社会,专制君主制政体成为典型的、普遍采用的政权组织形式,并与中央集权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在许多东方国家,专制君主制是在奴隶制专制君主制的基础上直接发展起来的。在西欧,各国在封建社会的末期,王权得到加强,随着民族统一的任务的完成和中央集权制的建立,等级代表会议的权力也就严重削弱,甚至完全被国王撇在一边而停止召开,贵族君主制也就经过等级君主制而发展成为专制君主制。

3. 政治体系

【答案】政治体系是政治关系的组织实体和制度的体现,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① 社会政治组织,它是人们通过或试图通过政治权力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和权利而按照一定原则和规则结成的集合体。

②政治制度,它是政治权力按照不同的利益要求,为实现社会政治的有序运行而对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和活动方式所作的法定规约。

在当代政治生活中,社会政治体系的基本构成部分包括:国家及其政治制度、政党及政党制度、政治社团及其运行规则。

4. 国家

【答案】国家是指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统治阶级共同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国家的阶级统治本质是最根本的,国家与氏族社会公共权力在划分居民和暴力组织方面的差别,不过是国家的阶级统治本质的自然延伸和特定表现。马克思主义根据国家的经济基础和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利益来划分国家类型,把人类有史以来的国家划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四种基本类型。

5. 宗教信仰多元化

【答案】宗教信仰的多元化是宗教宽容的必然产物,多元化是指多种宗派并存发展,整个宗教格局呈现出种类繁多、派系林立的状况。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宗教的教派多元化己发展到极其复杂的局面,传统的宗教中教派林立,新宗教也层出不穷。其表现为:

①一些传统的宗教不断出现分化,从而产生出许多新的教派;

②还表现在新的教派层出不穷。宗教多元化现象部分是由于宗教宽容而产生的,人们不会因为信仰不同的教派而遭受损失,因而各种教派都得到了发展。但它也反映了当今的资本主义世界是个问题重重的世界,人们在现实社会中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出路,于是便从宗教中去寻求答案,这正是新宗教总是层出不穷的原因。

二、简述题

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与西方多党制度的区别? 中国当代政党合作的方式简述。

【答案】(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与西方多党制度的区别主要表现为:

阶级基础不同,指导思想不同,党派之间的政治关系不同,政党与政权的关系不同。

(2)中国当代政党合作的方式简述:

①实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的政治协商。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进行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协商形式主要采取下列几种:

a. 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邀请各民主党派主要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举行民主协商会,就中共中央将要提出的大政方针问题进行协商;

b. 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根据形势需要,不定期邀请民主党派主要领导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举行高层次、小范围的谈心活动,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自由交流,沟通思想,征求意见;

c. 由中共召开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座谈会,通报或交流重要情况,传达重要文件,听取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十提出的政策性建议或讨论某些专题。

②发挥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在人民代表大会中的作用。

③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担当国家各政府的领导职务。

④发挥民主党派在人民政协中的作用。

⑤加强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

a. 加强民主党派各级领导班子的建设。

b. 各民主党派在组织发展上注重提高成员的素质。

c. 发扬自我教育的优良传统。

7. 西方和中国封建制国家的不同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西方和中国封建制国家的不同特征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1)从国家结构,即中央政权和地方的关系来看,西方采取的是分封割据制,而中国则采取中央集权制。

①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地主制生产关系。由于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地主个人不可能享有等同于西方领主的政治特权。在中国,实行超经济的强制手段一一政治力量是游离于土地关系之外,

由国家行政机构统一掌握,地主个人无权直接运用政治权力压迫农民。只有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地主阶级作为一个整体才能够实现对农民阶级的超经济强制,从而保障自己的经济利益。我国的封建地主阶级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必然要建立一个强大、统一的国家政权。总之,中国的中央集权制是地主经济的产物。

②在西方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逐渐形成,其经济基础也从领主制转向了地主制,土地可以买卖,地租采用了货币形式。但是,它不是西方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形态,而是以封建制向资本主义制过渡的经济形式。在这一基础上形成的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实际上成为确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先决条件,而不仅仅是维护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工具。

(2)从权力结构,即政治权力的排列组合形式来看,西方实行的是等级制,而中国则是官僚制。 ①西方封建社会的领主制是一种土地所有权与政治特权相结合的制度。因此,逐级分封所形成的严格等级就必然成为权力结构的直接基础。在这种等级制度下,不仅土地所有者必然成为政治权力的掌握者,而且,阶级划分与等级划分也是一致的。统治阶级内部各等级之间有着一定的人身依附关系,不同等级的土地占有者即拥有不同等级的政治特权,没有土地的农奴则成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的被剥削、被压迫者。以领地分封为基础的阶梯式的权力结构,是西方封建制国家的重要特征。

②中国封建社会的地主制经济关系决定了它不可能形成土地所有制的等级结构,在此基础上,地主阶级在政治、法律上的等级划分也很不严格。所以说,中国不存在西方式的封建等级制。中国地主阶级为了对农民进行超经济强制,在地主的个人权力范围之外建立了一整套庞大、复杂的国家机器,由专职官吏行使行政、司法、军事等权力。这就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所特有的权力结构一一封建官僚制。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僚制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a. 封建官僚制是由专职官吏组成的权力机构。各级官僚不是凭借自己在经济上的地位,而是通过举荐、科举等途径,由国家任命而取得官职的,并且按官职领取国家傣禄。因此,政治权力是游离于土地所有权之外的。随着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和中央集权的加强,历代统治者不断健全、扩大自己的官职队伍。

b. 在官僚集团内部,有着按等级划分官职的严密组织。我国第一个封建官僚政权一一秦朝建立之初就把建立官僚等级制度作为当务之急。我国魏晋时代建立了九品三十等的官僚制度,以后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沿用。这种官僚集团内部的等级制,是维持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的有效手段。 c. 封建官僚按官价高低享有特权,特权成为官僚制的核心。我国封建社会的官吏,除了食取体禄之外,还享有如下特权:减免赋税,以官抵罪,大官僚有权保举自己的子弟做官,此外,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因升官而发财者更是封建社会的常见现象。

西方和中国封建制国家的权力结构虽然形式不同,但其本质却是一致的,它们都是适应大土地占有者阶级的需要,利用政治权力压迫、剥削广大农民的手段。

(3)从政治文化,即封建统治阶级控制人民思想的手段来看,西方是直接利用宗教,而中国则是把一种适应地主阶级需要的思想宗教化。

①西方封建制国家直接利用宗教垄断政治文化领域,是起因于它们的领主制经济以及由此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