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古代汉语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目录
2017年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古代汉语考研冲刺密押题(一) .... 2
2017年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古代汉语考研冲刺密押题(二) .... 8
2017年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古代汉语考研冲刺密押题(三) .. 14
2017年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古代汉语考研冲刺密押题(四) .. 21
2017年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古代汉语考研冲刺密押题(五) .. 27
一、名词解释
1. 古無輕唇音和古無舌上音
【答案】古无轻唇音和古无舌上音是清代历史学家、汉语学家钱大昕提出的第一条汉语声母演变规律,其具体内涵是:
(1)古无轻唇音
“古无轻唇音”,是指上古时期的唇音声母只有“帮”组“重唇音”声母,没有“非”组“轻唇音”声母,就是只有双唇音声母“帮(p]”、“滂(p ‘]”、“并”、“明(m]”,没有唇齿音声母“非(pf]”、“敷(pf ‘]”、“奉(v]”、“微(w]”。唇齿音声母是从双唇音声母演变出来的。例如“辈”读双唇音,说明上面的声旁“非”在古代读双唇音。
(2)古无舌上音
“古无舌上音”,是指在上古声母系统中上只有“端(t]", “透(t ‘]”、“定(d]", “泥(n]”这组舌头音声母,没有“知”、“彻”、“澄”、“娘”这组舌上音声母。舌上音声母是后来从舌头音“端(t]”、“透(t ‘]”、“定(d]”、“泥(n]”这组声母中分化出来的。
2. 郑笺
【答案】郑笺是汉·郑玄所作《<毛诗传>笺》的简称。郑玄兼通经今古文学,他以《毛传》为主,兼采今文三家诗郑笺说,加以疏解。《郑笺》训话主要是字词句的训释,这是学者研究《郑笺》的重点,但《郑笺》也涉及整体内容的训释,关于这点历代学者没有涉及。从分析篇章结构、补释文题主旨、说明史实典故、解释名物制度看《郑笺》整体内容的训释,它从总体上进行了科学的整体的关照与把握,这对后世注释之学是极人的启发。
3. 經典釋文
【答案】经典释文是由唐代陆德明所著的一本解释儒家经典文字音义的书。以考证古音为主,兼辨训义,引用古书《周易》、《尚书》、《诗经》、《春秋三传》、《论语》、《孝经》、《庄子》等。是保存古代音训较早的一部字典,为后世推崇。
4. 之言,之为言
【答案】之言,之为言是古书注解的术语。使用这两个术语时,必然是“声训”; 除了释义之
外,释者与被释者之间有时是同音的关系,有时是双声叠韵的关系。如《论语·季氏》:“吾恐季孙
,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郑玄注:“萧之言肃也……”“萧”与“肃”双声。又如《论
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朱熹注:“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 德之为言得也,得于心而不失也。”
二、解释加点或划线词
5.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
【答案】田:打猎,后来写作“畋”
6. 韩厥执絷马前,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 ...
【答案】(1)再拜:再拜稽首是比稽首更重的一种礼,先拜,然后稽首。
(2)奉:捧。
7. 於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 .
【答案】揭:高举。
8. 以著其義,以考其信。(《橙韶·擅通》)
【答案】考:成全。
9.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王粟《七哀诗》)
【答案】完:保全。
10.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诗经·伐木》)
【答案】于:介词,引进处所,略等于现代汉语中的“到”。
11.老臣贱息舒棋,最少,不肖。
【答案】息:子。
12.愛其母,施及莊公。
【答案】施:,延,扩展,等于说“扩大影响,’
13.诗云:“惟其有之,是以似之。”祁奚有焉。
【答案】有:表示所属。
14.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
【答案】亟:屡次。
三、翻译
15.标点翻译。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答案】(1)标点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 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 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 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 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 人十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2)译文
广泛地学习,详尽地发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辨析,坚定地执行。有还没有学到的地方,学了却学不会,不要放弃。有还没有发问,发问了却仍不知道的,不要放弃。有还没有多加思考的,思考了却没有得到答案,不要放弃。有还没有辨析的,辨析不清楚,不要放弃。有还没做,做得不够透彻的,不要放弃。别人一次能做到,自己做百次也要做到; 别人十次能做到的,自己做千次也要做到。果真能这样,那么即使愚笨也会变得聪明,即使柔弱也会变得刚强。
16.把下文加上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辟仇从之客因家焉沛中豪杰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①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上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②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箕帚妾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兒女子所知卒与高祖吕公女即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注:①进,通赆,礼物。②诎,退让。
【答案】(1)标点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辟仇,从之客,因家焉。沛中豪杰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
,实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给为谒曰“贺钱万”
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上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箕帚妾。”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吕公曰:“此非兒女子所知。”卒与高祖吕公女,即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2)译文
单父人吕公与沛县县令要好,为躲避仇人投奔到县令这里来作客,于是就在沛县安了家。沛中的豪杰、官吏们听说县令有贵客,都前往祝贺。萧何当时是县令的属官,掌管收贺礼事宜,他对那些送礼的宾客们说:“送礼不满千金的,让他坐到堂下。”高祖做亭长,平素就看不起这帮官吏,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谎称“贺钱一万”,其实他一个钱也没带。名帖递进去了,吕公见了高祖大为吃惊,赶快起身,到门口去迎接他。吕公这个人,喜欢给人相面,看见高祖的相貌,就非常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