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西藏民族大学文艺学631语言学综合之语言学纲要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音位的自由变体

【答案】音位的自由变体是音位变体的一种。它是指在有些语言或方言中,处在同样位置上的几个音可以自由替换而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例如,重庆、武汉、南京等地的[n]和[l],东北有些地方的和

2. 语法

【答案】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即说话所遵守的词句排列组合的规矩。语法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平常说的语法事实; 二是指语法学,即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语法具有抽象性、生成性、层次性、递归性、系统性和稳固性等特征,一般包括词法和句法:词法是指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句法是指词或词组组成句子的规则。

3. 区别性特征

【答案】区别性特征是指在具体语言中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发音特征。语言里的音位互相对立,从而使语素和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能够彼此区别开来。音位的这种相互对立和区别,如果进一步加以分析,其实只是通过几个语音特征来实现的。例如汉语普通话中的/p/音位,通过“双唇”这个特征和非双唇音区别开来,通过“清音”这个特征和浊音区别开来,通过“塞音”这个特征和擦音、鼻音、边音、闪音、颤音等区别开来,通过“不送气”这个特征和送气音区别开来,这个特征加合起来就能把/p/音位和汉语普通话中的所有其它音位相区别。这种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语音特征就是区别性特征。

4. 社会方言

【答案】社会方言是在全民语言基础卜产生的各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语言变体。由于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形成具有各自独特语言特征的言语社团,社会方言就是指这些言语社团使用的内部语言。社会方言的特点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可能出现,但比较突出的是用词上的不同。社会方言及其风格变体是全民语言的变体。例如,黑话、行话和官腔等等。

和,在相同的环境中随便念哪一个都可以,那么[n]和[1]

以及是相对应的自由变体。

二、简答题

5. 汉语中有大量的同音词,但人们在使用中却不会造成误解,为什么。举例说明。

【答案】(1)同音词的内涵和特征

同音词是指语音相同而意义之间并无联系的一组词,是多词同音。同音词包括同字同音词和异字同音词。例如,“别”有三项意义:

①别离。如:“别了,我的母校。”

②绷住或卡住。如:“别上校徽。”

③不要,不用。如:“别去了。”

这几项意义之间没有内在的联系,例句中的三个“别”是三个同音词,只是用同一个字书写罢了,这种是同字同音词。还有许多是书写形式不同的异字同音词,它们较易分辨,如“公事一一公式一一工事一一攻势”、“淡一一蛋一一但”等。不论何种同音词,都必须声母、韵母、声调完全相同。

(2)人们在使用同音词时不会造成误解的原因

汉语中有大量的同音词,但人们在使用中却不会造成误解,原因是在口语中,有语境帮助澄清语义。这里的语境包括时间、地点、场合、事件、人际关系、语气、表情等等。在书面上,同字同音词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 异字同音词读音相同但字形不同。一般情况下,读音相同的字,字形也会不同,将其变为文字,在使用中也不会有误解。

总之,因为同音词的特征,加上在汉语使用中的语境特点,使得大量同音词在汉语中的使用而不造成误解的现象。

6. 举例说明什么是指示语。

【答案】指示语是话语中跟语境相联系的表示指承信息的词语,也就是说涉及到话语所谈论的事物、事件以及它们在时空中的存在方式、运动方式等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人称指示语

人称指示语在语言中表现为一、二、三人称。在话轮中,有若干语用表现第一话轮开始时,发话人可通过使用人称指示中的呼语为下一话轮选定对话人,而且话语本身会表达出一个或多个言语行为。有时,当发话人的话轮由对话人接过去时,如果发话人的话语中有指示语,则该指示语在第二话轮中要作相应的改变。

(2)时间空间指示语

这类指示语表承话语中关于时间或者空间的信息。空间指示语是话语中关于方位、处所的指示,又称地点指示。

(3)社交指示语

社交指不是用来指明发话人和受话人之间,或发话人和所谈及的人(第三方)之间的社会关系的。社交指不体现在交际双方所使用的语言形式之中,凡是能表明发话人和受话人或第三方之间社会关系的语言形式,都是社交指示语。从中可以判别出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来:是平等关系还是权势关系; 是关系亲近还是关系疏远; 是异性关系还是同性关系,等等。如第二人称单数通称形

式“你”和尊称形式“您”的运用就反映出说话人和受话人之间的关系。

三、论述题

7. 汉语普通话与英语(或者你熟悉的其他外国语)在语法手段和语法范畴上有什么差异?

【答案】汉语和英语在语法手段和语法范畴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汉语与英语在语法手段上的差异

①词形的变化

汉语普通话缺乏词形变化,而英语则具有丰富的词形变化。

a. 通过附加词尾来表达语法意义,如taller/tallest,前者词尾表示比较级,后者词尾表示最高级。

b. 内部屈折。如begin-began ,两者分别表示开始这个动词的一般式、过去式。

c. 异根。如better , best 二者分别表示good 的比较级、最高级。

②语调

有人认为语调也是一种语法手段,主要指的是停顿。例如汉语普通话:“我知道,你不知道。”(联合),“我知道你不知道。”(主谓)而英语中语调的作用则不明显。

③重叠

汉语中通过重叠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如“掂量”与“掂量掂量”具有不同的意义; 英语中则无。

(2)汉语与英语在语法范畴上的差异

①性。性是某些语言里的名词的分类。形容词常常修饰名词,它也随着有关的名词而有性的变化。汉语没有性的语法范畴,如男女服务员都可称为“服务员”,而英语则分别表示为waiter , waitress 。

②数。数这个范畴一般包括单数和复数两种意义。英语的可数名词有单数和复数的变化,如男孩,单数形式为boy ,复数形式为boys 。而汉语名词的单复数则没有形式上的变化。

③格。格表示名词、代词在句中和其他词的关系。名词、代词作主语时用主格的形式,作及物动词的直接宾语时用宾格的形式,作间接宾语时用与格的形式,表领属关系时用属格的形式。英语的名词有通格和所有格两个格,而汉语则没有格的变化。

④体。体表示行为动作进行的方式,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不同语言的体的范畴的表现各不一样。英语动词有普通体、进行体和完成体。动词的简单形式表示普通体(如“I write”)“be+动词的现在分词”表示进行体(如“I am writing”)(“have+动词的过去分词”表示完成体(如“I have written”)。汉语动词加“了”“着”“过”的现象,有人认为也是体的分别,“了”表示完成体,“过”表示经历体,“着”表示进行体。

⑤时。时也是动词的语法范畴,表不行为动作发生的时间。这时间往往以说话的时刻为准,分为现在、过去、未来。英语“I write"(我写,现在时),"I wrote"(过去时),"I shall write"(将来时)。而汉语则缺少时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