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央财经大学436资产评估专业基础之微观经济学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边际技术替代率

【答案】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其英文缩写为MRTS 。用ΔK 和ΔL 分别表示资本投入量的变化量和劳动投入量的变化量,则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公式为:

生产要素相互替代的过程中存在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即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主要原因在于: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技术都要求各要素投入之间有适当的比例,这意味着要素之间的替代是有限制的。

2. 消费者统治

【答案】消费者统治是指在一个经济社会中消费者在商品生产这一最基本的经济问题上所起的决定性的作用。

这种作用表现为:消费者用货币购买商品时向商品投“货币选票”。“货币选票”的投向和数量,取决于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偏好程度,体现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和意愿。生产者为获得最大的利润,必须依据“货币选票”的情况来安排生产,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等等。这说明,生产者是根据消费者的意志来组织生产、提供产品的。西方学者认为,这种消费者统治的经济关系,可以促使社会的经济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从而使全社会的消费者都得到最大的满足。

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状态表明社会的经济资源得到了最有效率的配置,经济中的全体消费者都获得了最大的效用。正是基于此,微观经济学中对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状态的分析通常被用来作为对消费者统治说法的一种证明。

3. 混合策略

【答案】混合策略是指在博弈中,博弈力一的决策内容不是确定性的具体的策略,而是在一些策略中随机选择的概率分别的策略。混合策略情况下的决策原则有以下两个:

(1)博弈参与者互相不让对方知道或猜到自己的选择,因而必须在决策时利用随机性来选择策略,避免任何有规律性的选择。

(2)博弈参与者选择每种策略的概率一定要恰好使对方无机可乘,即让对方无法通过有针对性倾向的某一种策略而在博弈中占上风。

4. 稀缺

【答案】经济学所说的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欲望)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一方一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 另一力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是有限的。故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小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有限,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之为“经济物品”。这样,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 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却是有限的。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经济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从稀缺性出发,经济学家一般认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提供消费。”

二、论述题

5. 规模报酬的递增、不变和递减这三种情况与可变比例生产函数的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这三

,这个命题是否种情况的区别何在? “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不可能也会面临要素报酬递减的现象”

正确? 为什么?

【答案】(1)规模报酬的递增、不变和递减这二种情况与可变比例生产函数的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区别如下:规模报酬问题论及的是厂商的生产规模本身发生变化(假设为该厂商的厂房、设备等固定要素和劳动、原材料等可变要素发生r 同比例变化)相应的产量是递增、不变还是递减,或者是说厂商根据它的经营规模大小(产销量大小)设c 1一不同的工厂规模; 而可变比例生产函数的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所讨论的是在该厂商的生产规模己经固定下来,即厂房、设备等固定要素既定不变,可变要素的变化引起的产量(报酬)递增、不变及递减三种情况。

(2)“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不可能也会面临要素报酬递减的现象。”这个命题是错误的。规模报酬和可变要素报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规模报酬问题讨论的是一座工厂本身规模发生变化时的产量变化,属于长期的概念; 而可变要素报酬问题论及的则是厂房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增加可变要

素时相应的产量变化,属于短期的概念。两者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因此两者是可以同时存在的。

事实上,当厂商经营规模扩大时,在给定技术状况下,要素的生产效率提高,即生产表现出规模报酬递增。即便在规模报酬递增时,随着可变要素投入增加到足以使固定要素得到最有利效用时,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投入,总产量的增量即边际产量也会出现递减现象。所以,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也可能面临要素报酬递减的现象。

6. 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民进城打工,由此增加了劳动力的供给。假定在一个实行开放政策的城市,职工有较大的流动性,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的直线。

(l )作图分析农民进城打工对该城市职工工资水平和职工工资总额的影响。

(2)根据所作的图分析农民进城打工对该城市雇用劳动力的厂商的收入影响。

(3)根据对前两问的回答,分析农民进城打工对该城市的综合影响。

,因此均【答案】(l )如图所示。农民进城后,劳动的总供给增加,新的劳动供给曲线为S (总)

衡工资水平由B 点下降到D 点,从而引起城市职工就业人数从H 点下降到F 点,工资总额从S BCHO 下降到S DMSO 。

图农民工进城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2)如图所示,

由于厂商的收入

商的收入上升到S AEGO ,利润上升到S AED 。

(3)如图所示,大量的农民工进城首先引起劳动力的供给增加,从而使得市场均衡工资水平下降,本市居民的收入和劳动者剩余减少(劳动者剩余从S BCO 。减少到S DMO ); 其次,降低的工资水平使得厂商可以雇佣更多的劳动力,从而产品的供给增加,同时厂商的利润也得到了提高。最后,劳动力市场上的社会总福利从S ACO 增加到S AEO 。

此外,在产品市场上,产品供给增加引起价格下降,从而使得消费者剩余和产品市场上的社会总福利增加。

总之,农民工进城打工对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产生了积极作用。

7. 使用图形说明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的实现过程与均衡状态的特点,并与完全垄断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这两种市场组织的经济效率。

【答案】(l )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的实现过程

①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各厂商根据市场的均衡价格调整厂房、设备等规模;

②在企业调整生产规模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厂商进入和亏损厂商退出该行业,直到该产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决定的价格水平等于厂商的最小长期平均成本,如图中的P 0此时该行业处于长期均衡状态。在长期均衡状态中,每个厂商既没有超额利润(从而不再扩大产量,新厂商也不再

,也不亏损(从而不再缩小生产,原有厂商也不再退出该行业),从而该产品的价格、加入该行业)

,即劳动的边际收入产出曲线(MR •MP ,利润为S ABC ; 当农民进城后,厂曲线)以下的面积,所以农民进城前,厂商的收入为(S A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