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818管理学原理[专业硕士]之管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德尔菲法

【答案】(1)德尔菲法的定义

德尔菲法(特尔菲法)又称专家调查法,是采用通讯方法将所需预测的问题征询专家的意见,经过多次信息交换,逐步取得比较一致的预测结果的一种预测方法。

(2)德尔菲法的具体步骤

①拟定调查表; ②选择专家; ③通讯调查; ④预测结果的处理。

(3)德尔菲法的特点

①采用通讯调查的方法,参加预测的专家数量可以多一些,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②经过反复几个来回,得出的预测结果的科学成分、正礁程度必然较高;

③具有匿名性质,预测结果受权威的影响较小;

④最终的预测结果综合了全体专家的意见,具有较高可靠性和权威性。

(4)德尔菲法的优点

①避免了集体决策中面对面的争论,有利于新的意_见和看法讲出来;

②避免了面对面的集体决策容易形成的崇拜权威、服从权威意见、抑制创造性思维的缺陷,有利于名不见经传小人物的新思想、新观念的表达,能够产生有价值的方案;

③能较好地使参与决策的每一个专家畅所欲言。

(5)德尔菲法的缺点

①决策时间较长; ②信息处理的工作量大; ③不利于直接交流。

2. 企业制度

【答案】企业制度是规定或调节企业内部不同参与者之间权力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或标准的总和。企业制度在为经营活动的组织提供基本规则和框架时,表现出月种基本功能:①导向功能,指企朴制度指导企湘经营方向的选择、引导稀缺资源的配置和使用的功能; ②激励功能; 指企业制度诱导各类参与者提供符合企业要求的贡献的功能; ③协调功能,指通过制度安排,使各类参与者在企业经营的不同时空朝着共同的方向努力,使他们提供的不同贡献形成有利于实现企业目标的合力的功能。

3. 核心能力理论

【答案】美国学者哈梅尔和普拉哈拉德认为,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

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核心能力理论认为,一项能力能否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通过三项检验:

①用户价值。核心能力必须能够使企业创造顾客可以识别的和看重的且在顾客价值创造中处于关键地位的价值。

②独特性。与竞争对手相比,核心能力必须是企业所独具的,即使不是独具的,也必须比任何竞争对手胜出一筹。

③延展性。核心能力是企业向新市场延展的基础,企业可以通过核心能力的延展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产品。

企湘成长的基础是核心能力。一种方式是核心能力通过一体化、多角化和加强型战略等战略形式在企仲内扩张; 另一种方式是核心能力通过出售核心产品、非核心能力的虚拟运作和战略联盟等战略形式在企业间扩张。

4. 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答案】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是把直线制和职能制结合起来形成的组织结构,是以直线为基础,在各级行政主管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分别从事专业管理,作为该级行政主管的助手,实行行政主管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直线职能制普遍适用于组织规模不大、产品品种不太复杂、市场环境较为稳定的各类中小企业。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的优缺点如下:①优势表现为:既保持了直线制集中统一指挥的长处,又吸取了职能制发挥专业管理的长处; 既摒弃了直线制管理粗放的缺点,又避免了职能制多头指挥的弊端。②不足之处表现为:权力集中于最高管理层,下级缺乏必要的自主权; 参谋部门与指挥部门之间目标不统一,造成决策迟缓; 各职能部门之间横向联系较差,容易产生矛盾; 信息传递路线长,反馈速度慢,难以迅速适应环境变化。

5. 流程再造

【答案】流程再造又称企业再造(Re-engineering )或企业流程再造(BPR ,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是指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作方式。它是1993年开始在美国出现的关于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按照该理论的创始人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哈默与詹姆斯. 钱皮的定义,流程再造是指“为了飞跃性地改善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重大的现代企业的运营基准,对工作流程进行根本性重新思考并彻底改革”。企业再造包括企业战略再造、企业文化再造、市场营销再造、企业组织再造、企业生产流程再造和质量控制系统再造。为了能够适应新的世界竞争环境,企业必须摒弃已成惯例的运营模式和工作方法,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营方式。

二、简答题

6. 试从管理职能的角度说明管理者的工作如何随着其管理层次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答案】管理层次是在职权等级链上所设置的管理职位的级数。管理职能一般可分为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一个组织中管理层次的多少,应具体地根据组织规模的大小、活动地

点以及管理宽度而定。一般说来,大部分组织的管理层次往往以分为三层,即上层、中层、基层。具体内容如下:

(1)对于上层来讲,其主要任务是从组织整体利益出发,对整个组织实行统一指挥和综合管理,并制定组织目标及实现目标的一些大政方针。结合到管理的职能,上层管理者的工作就是以战略的眼光做计划,全局的思想组织和领导,做好各个职能部门的协调与控制。包括人力、财务,生产等各个方面。

(2)中层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分目标的制定、选择计划的实施方案、步骤和程序,按部门分配资源,协调下级的活动,以及评价组织活动成果和制订纠正偏离目标的措施等。中层领导者一般是去理解公司己有的战略计划,领导其职能部门实施计划,同时做好上级与下级两个方面的协调工作。

(3)基层的主要任务就是按照规定的划和程序,协调基层员工的各项工作,完成各项计划和任务。基层管理者把公司战略具体分为多个战术层的计划,领导和协调本部门的员工,做好生产

控制,达到预期的目标,相对于高层与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的管理工作更为具体,更为细化。

7. 信息管理工作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组织中的信息管理工作通常包括信息采集,信息加工,信息存储,信息传播,信息利用,信息反馈在等六个环节.

(1)信息的采集。是指管理者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搜寻并占有各类信息的过程。衡量信息采集工作质量的惟一标准是所采集的信息是否对组织及其管理者有用,判断信息是否有用则要看信息是否具有有用信息的各种特征即高质量、及时和完全。为了使信息的采集富有成效,管理者必须做好以下各项工作:①明确采集的目的; ②界定采集的范围; ③选择信息源。

(2)信息的加工。是指对采集来的通常显得杂乱无章的大量信息进行鉴别和筛选,使信息条理化、规范化、准确化的过程。加工过的信息便于存储、传播和利用。只有经过加工,信息的价值才真正得以体现。作为一个过程,信息的加工一般由以下步骤组成:①鉴别。鉴别是指确认信息可靠性的活动。②筛选指在鉴别的基础上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取舍的活动。③排序。排序是指对筛选后的信息进行归类整理,按照管理者所偏好的某一特征对信息进行等级、层次的划分的活动。④初步激活。初步激活是指对排序后的信息进行开发、分析和转换,实现信息的活化以便使用的活动。⑤编写。编写是信息加工过程的产出环节,是指对加工后的信息进行编写,便于人们认识的活动。通常,一条信息应该只有一个主题,结构要简洁、清晰、严谨,标题要突出、鲜明,文字表述要精炼准确、深入浅出。

(3)信息的存储。是指对加工后的信息进行记录、存人、保管以便使用的过程。信息存储包括:①用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将加工后的信息记录在相应的载体上; ②对这些载体进行归类,形成方便人们检索的数据库; ③对数据库进行日常维护,使信息及时得到更新。信息的存储工作由归档、登录、编目、编码、排架等环节构成。

(4)信息的传播。是指信息在不同主体之间的传递。它具有与大众传播不同的特点:①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