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之管理学:现代的观点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流程再造

【答案】流程再造又称企业再造(Re-engineering )或企业流程再造(BPR ,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是指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作方式。它是1993年开始在美国出现的关于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按照该理论的创始人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哈默与詹姆斯. 钱皮的定义,流程再造是指“为了飞跃性地改善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重大的现代企业的运营基准,对工作流程进行根本性重新思考并彻底改革”。企业再造包括企业战略再造、企业文化再造、市场营销再造、企业组织再造、企业生产流程再造和质量控制系统再造。为了能够适应新的世界竞争环境,企业必须摒弃已成惯例的运营模式和工作方法,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营方式。

2. 知识工资

【答案】知识工资是指一个员工的工资随着他能够完成的任务的数量增加而增加。知识工资增加了公司的灵活性和效率,因为公司需要做工作的人会越来越少。但要贯彻这项计划,公司必须有一套高度发达的员工评估程序,必须明确工作岗位,这样工资才可能随着新工作的增加而增加。

3. 正式群体

【答案】(1)正式群体的定义

正式群体(Formal Group )是指有明文规定的、由一定社会组织认可和组织结构确定的、有明确的组织目标、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

(2)正式群体的特点

①是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其基本职能是完成组织任务;

②是按组织的章程和组织规程建立起来的,列入组织的正式机构的序列之中;

③其成员有明确的编制,其领导者有正式的职务头衔,由组织赋予明确的职权与职责;

④是建立在组织效率逻辑和成本逻辑的基础之上的,是按照组织的规程行事的。

(3)正式群体的类型

①命令型群体。命令型群体是指直接对某主管负责、向某主管报告工作的下属同其主管之间构成的群体。

②任务型群体。任务型群体是指为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或课题而在一起工作的群体。它也是由

组织结构决定的,由来自组织各个部门、各个层次的人员组成。

4. 持续性计划

【答案】持续性计划是指持续执行的计划,提供了对重复进行的活动的持续指导,包括政策、规则和程序等。持续性计划是一种灾难恢复计划,以文件的形式说明某个机构如何应对可能的灾难。该计划应包括需要遵循的注意事项,以便能够将灾难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并使该组织能够持续发展,或迅速地恢复关键任务的执行能力。

5. 动机

【答案】动机是指激励人去行动的主观原因,经常以愿望、兴趣、理想等形式表现出来。它是个人发动和维持其行为,使其导向某一目标的一种心理状态。产生动机的原因有以下两个:①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②刺激,包括内部刺激和外部刺激。

6. 负债比率

【答案】负债比率,是企业总负债与总资产之比。它反映企业所有者提供的资金与外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的比率关系。一般来说,在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债务比率可以很高。确定合理的债务比率是企业成功地举债经营的关键。

7. 自我管理团队

【答案】(1)自我管理型团队的定义

自我管理型团队又称自我指导团队,一般由5到30名员工组成,这些员工拥有不同的技能,轮换工作,生产整个产品或提供整个服务,接管管理的任务,比如工作和假期安排、订购原材料、雇佣新成员等。到目前为止,数以百计的美国和加拿大公司都曾经设立过自我管理型团。自我管理型团队是工作团队的一种,保留了工作团队的基本性质,但运行模式方面增加了自我管理、自我负责、自我领导的特征。

(2)自我管理型团队的特征

①目标性; ②技能性; ③依赖性; ④自我管理性; ⑤自我学习性; ⑥自我领导性; ⑦自我负责性:⑧良好的沟通性。

8. 目标效价

【答案】目标效价又称目标价值,是指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将要达到的目标的效用价值的估价,即对组织所提供的诱因或报酬的全部预期价值的主观估计,衡量其价值大小的依据是这些诱因或报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个人的需要。

二、简答题

9. 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中企业应如何看待计划管理?

【答案】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中,企业应根据以下几方面来看待计划管理:

(1)计划管理的必要性。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要实行计划管理,这是由现代工业企业的生产特点决定的。现代化工业是社会化的大生产,生产过程十分复杂,劳动分工十分精细,协作关系十分严密。这就必然要求有一个统一的周密的计划来指导企业的各项工作。

(2)计划管理工作的任务。根据社会需要,以及企业的生产条件和经济利益,通过编制计划能够对企业产、供、销、人、财、物等各种要素进行综合平衡,充分挖掘和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和潜力,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协调地发展,为社会提供尽可能多的适销产品,企业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

(3)计划管理的目的。提高公司的工作效率,有效合理的调度配置公司资源,实行目标化管理,进一步落实目标责仟制,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及员工工作评价的可操作性。

(4)计划管理的原则

①坚持适应社会经济的需要,讲求经济效益的原则。企业之间通过竞争,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社会提供适销对路的商品。在一定时期内,企业可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利用有限的资源为社会提供适销对路的商品,同时又使企业利润最大化,就要求企业通过计划工作把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科学合理的组织起来。

②坚持实事求是,综合平衡的原则。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所生产的一定品种、质量和数量的产品之间,各个车间、各个工段和各个小组的生产能力之间,各辅助生产单位的能力与基本生产单位的能力之间,生产准备力量与生产任务之间都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需要有一定的平衡。但生产的发展,社会需求的变化,会使这种平衡被打破。因此必须通过经营计划管理,积极地、不断地组织新的、相对的平衡,以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③坚持计划的群众性原则。编制的计划最终要由广大群众来实施,在计划的编制阶段,听取群众意见,对于计划编制阶段的综合平衡和计划的执行和控制都是十分必要的。企业职工既是产品的生产者,也是企业的管理者。现代企业管理特别强调以人为本,激发职工的参与意识,这在计划的制定、执行、检杳、考核过程中都是十分必要的。

④坚持计划的严肃性与应变性结合的原则。经营亡! 划的严肃性,就是经营计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应严格执行,力争完成计划,不能朝令夕改。经营计划的应变性,是说计划是在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调查和预测的基础上做出的,当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原来制定的计划就失去了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指导作用,这时就有必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对计划做出调整。

10.为什么说在组织中,个体间沟通构成组织沟通最基本的内容?

【答案】在组织中,个体间沟通构成组织沟通最基本的内容。在一般意义上,组织中的个体间沟通是指组织中的个体成员间相互传递相关信息以促成行为与目标相互协调并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过程。其原因如下:

(1)每个企业都由数人、数十人、数百人甚至成千上万人组成,企业每天的活动也由许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