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太原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829软件工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对于不宜使用原型的情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户对系统的需求较为模糊,对某种要求缺乏信心时,不宜使用原型
B. 用户不愿意参与开发的时候,不宜使用原型
C. 用户的数据资源没有很好地组织和管理的时候,不宜使用原型
D. 用户的软件资源没有被组织和管理起来的时候,不宜使用原型
【答案】A
【解析】适宜使用原型的情况:
开发周期很长的项目,通过原型开发来缩短开发周期。
系统的使用可能变化较大,不能相对稳定,而原型模型具有适应变化的机制。
用户对系统的需求较为模糊,对某种要求缺乏信心。
开发者对系统的某种设计方案的实现无信心或无十分的把握。
2. 数据流图是常用的进行软件需求分析的图形工具,其基本符号是( )。
A. 输入、输出、外部实体和加工
B. 变换、加工、数据流和存储
C. 加工、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
D. 变换、数据存储、加工和数据流
【答案】C
【解析】在数据流图中,加工与变换在意义上是等价的。在数据流图中,箭头表示数据的路径和流向。数据流由一组固定成分的数据组成,通常每个数据流必须有一个合适的名字;数据流图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和变换的,所以对于一个数据流图应该有数据源和数据池(即数据的最终目的地),我们把数据源和数据池统称为外部实体;同时把在加工的某一个环节,将待加工的数据储放在一定的场所,把它叫做数据储存。
3. ( )只供对象内部的其他服务使用,不对外提供。
A. 外部服务
B. 内部服务
C. 内嵌服务
D. 上层服务
【答案】B
【解析】对象的服务分为外部服务和内部服务两种,其中,内部服务只供内部的其它服务使用,不对外提供,外部服务只供对象外部的其它服务使用,不对内提供。
4. 在四种类型的维护中,( )是针对用户对软件提出的功能和性能要求的。
A. 校正性维护
B. 适应性维护
C. 完善性维护
D. 预防性维护
【答案】C
【解析】完善性维护是为扩充功能和改善性能而进行的修改,主要是指对已有的软件系统增加一些在系统分近和设计阶段中没有规定的功能与性能特征。
5. 使用白盒测试方法时,确定测试数据应根据( )和指定的覆盖标准。
A. 程序的内部逻辑
B. 程序的复杂结构
C. 使用说明书
D. 程序的功能
【答案】A
【解析】白盒测试是把测试对象看作一个打开的盒子,测试人员需了解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处理过程,以检查处理过程的细节为基础,对程序中尽可能多的逻辑路径进行测试,检验内部控制结构和数据结构是否有错,实际的运行状态与预期的状态是否一致。
6. 软件需求说明书是软件需求分析阶段的重要文件,下述( )是其应包含的内容。
①数据描述
②功能描述
③模块描述
④性能描述 A. B. C. D.
【答案】D
【解析】软件需求说明书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功能描述,所开发的软件必须具备什么样的功能,这是最重要的。
' 性能描述,待开发的软件的技术性能指标。如存储容量、运行时间等限制。
环境描述,软件运行时所需要的软、硬件(如机型、外设、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的要求。
数据描述,人机交互方式、输入输出数据格式等等。
7. 在软件需求规范中,( )可以归类为过程要求。
A. 执行要求
B. 效率要求
C. 可靠性要求
D. 可移植性要求
【答案】A
【解析】在软件的需求规范中,可靠性要求、效率要求、可移植性要求属于非功能性要求,而过程要求属于功能性要求执行要求就是如何执行及采取怎样的方式执行才能完成一定的用户的功能,它属于功能性要求,执行通常是从软件系统执行过程的角度来考虑的,所以答案为A 项。
8. 程序控制一般分为( )、分支、循环三种基本结构。
A. 分块
B. 顺序
C. 循环
D. 分支
【答案】B
【解析】程序控制一般分为顺序结构、分支结构也成选择结构、循环结构三种基本结构,任何一种结构都能由这三种结构组成。
9.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B.
C. 是一个描述失效模型或一组失效特性的指标量 是指两次相继失效之间的平均时间 在实际使用时通常指当n 很大时,系统第n 次失效与第次失效之间的平均时间
D. 对于失效率为常数和修复时间很短的情况,MTTF 与MTBF 差别很大
【答案】D
【解析】MTBF 是平均失效间隔时间,它是指两次相继失效之间的平均时间。MTBF 在实际使用时通常是指当n 很大时,系统第n 次失效与第
修复时间很短时,它和MTTF 相差不大。
10.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一种基本方法是( )。
A. 筛选法
B. 递归法
C. 迭代法
D. 逐步求精法
次失效之间的平均时间。当失效率为常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