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山大学S8205015精神病学之医学心理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系统化整体护理
【答案】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以整体医学观为指导,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将护理临床业务与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突出了护理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二、简答题
2. 心理卫生的研究角度有哪几个方面?
【答案】(1)病理学角度: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如脑结构和生理生化方面发生异常,即使心理异常现象较轻微,也可定为异常。大脑无明显结构损害,但由于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引起大脑功能失调,也可认定有心理异常。
(2)统计学角度:许多在变态心理学看来是属于异常的现象,在正常人身上也会或多或少的有所表现,与心理异常患者之间的差别只是强度上差异而已。用统计学方法,把大多数在统计坐标上分配居中者视为正常,两端者视为异常。
(3)文化学角度: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生活。正常情况下,人与其文化氛围协调一致,否则为异常。但这种标准会随时间的变迁而变化。
一、名词解释
1. 横断研究
【答案】横断研究通常选取几组在某些方面匹配的受试者在同一时间内进行观察和评定,或者进行不同的处理及治疗,以比较其后果、效果和副作用。
二、简答题
2. 简述感觉对人类的生活与工作有什么意义。
【答案】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具有直接性特点。感觉虽然很简单,但却很重要,它在人的生活和工作中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通过感觉,人们能够了解事物的各种属性,认识自己机体的各种状态,因而有可能实现自我调节。没有感觉提供的信息,人就不可能根据自己机体的状态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2)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人要正常的生活,必须和环境保持平衡,其中包括信息的平衡。信息超载或不足,都会破坏信息的平衡,给机体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感觉剥夺”的实验表明没有由感觉提供的外界信息,人就不能正常地生存。
(3)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人的知觉、记忆、思维等复杂的认识活动,必须借助于感觉提供的原始资料。人的情绪体验,也必须依靠人对环境和身体内部状态的感觉。因此,没有感觉,一切较复杂、较高级的心理现象就无从产生。
一、名词解释
1. 心理性应激源
【答案】心理性应激源包括人际关系的冲突、个体的强烈要求或过高的期望、能力不足或认知障碍等。
二、简答题
2. 应激源有哪几类?
【答案】(1)躯体性应激源:指作用于人的肉体、直接产生刺激作用的刺激物,包括各种理化和生物刺激物。
(2)心理性应激源:包括人际关系冲突,个体的强烈要求或过高期望,
(3)社会性应激源有两大类:一是客观的社会学指标:指经济、职业、二是社会变动与社会地位的不适应。能力不足或认知障碍等。婚姻、年龄、受教育水平等差异。
(4)文化性应激源:是指因语言、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改变造成的刺激或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