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930管理学考研冲刺密押卷及答案

  摘要

一、概念解释

1. 管理控制

【答案】作为管理职能之一的管理控制是指为了确保组织的目标以及为此而拟订的计划能够得以实现,各级主管人员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或因发展的需要而重新拟订的标准,对下级的工作进行衡量、测量和评价,并在出现偏差时进行纠正,以防止偏差继续发展或今后再度发生的过程; 或者根据组织环境的变化和发展需要,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对原计划进行修订或制定新的计划,调整管理工作的活动过程。

2. 预算

【答案】预算是一份用数字表不预期结果的报表,是指企业或个人未来的一定时期内经营、资本、财务等各方面的收入、支出、现金流的总体亡{一划。它将各种经济活动用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它是一种i! 一划技术,是未来某一个时期具体的、数字化的计划。把计划分解成以货币或其它数量单位的预算指标,要求各个部门的运作和开支在预算范围内。预算也是一种控制技术,它把预算指标作为控制标准,用来衡量其计划的执行情况。预算使得计划的人、财、物等资源和任务分配变得容易,有利于授予下级适当的权力与责任。预算本身也是衡量绩效的标准,它是计划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编制预算是计划工作的最后一步。

3. 评价中心

【答案】评价中心是近来新兴的一种选拔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人才的人员甄选方法,采用情境性的测评方法对被试者的特定行为进行观察和评价。即测试人员根据职位需求设置各种不同的模拟工作场景,让候选人参与,并考察他们的实际行为表现,以此作为人员甄选的依据。采用的模拟情境测试包括无领导小组讨论、公文处理、演讲、角色扮演等。

4. 行为定位计分法

【答案】行为定位评分法(behaviorallyanchoredratingscales , BARS )又称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由美国学者史密斯(P.C.Smith )和德尔(L.Kendall )于六十年代提出。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是一种将同一职务工作可能发生的各种典型行为进行评分度量,建立一个锚定评分表,以此为依据,对员工工作中的实际行为进行测评计分的考评办法。它将关键事件和等级评价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通过一张行为等级评价表可以发现,在同一个绩效维度中存在一系列的行为,每种行为分别表示这一维度中的一种特定绩效水平,将绩效水平按等级量化,可以使考评的结果更有效,更公平。行为定位计分法的步骤包括:①进行岗位分析,获取关键事件,以便对一些代表优良绩效和劣等绩效的关键事件进行描述; ②建立进行评价等级。一般分为5}9级,将关键事件归并为若干绩效指标,并给出确切定义; ③对关键事件重新加以分配。由另一组管理人员对关键事件做出重新分配,把它们归入最合适的绩效要素指标中,确定关键事件的最终位置,并确定出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④对关键事件进行评定。审核绩效考评指标登记划分的正确性,由第二组人员将绩效指标中包含的重要事件有优到差,从高到低进行排列; ⑤建立最终的工作绩效评价体系。

5. 横向一体化

【答案】企业增长在战略上可分为一体化扩张和多样化扩张。一体化扩张又可分为横向一体化(水平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垂直一体化)。

横向一体化战略又称水平一体化战略,是指为了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巩固企业的市场地位、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增强企业实力而与同行业企业进行联合的一种战略。实质是资本在同一产业和部门内的集中,目的是实现扩大规模、降低产品成本、巩固市场地位。国际化经营是横向一体化的一种形式。

二、简答题

6. 根据确定标准值的方法将控制分类。

【答案】根据确定控制标准Z 值的方法,可以将控制过程分为以下几类:

(1)程序控制。程序控制的特点是,控制标准Z 值是时间f 的函数,即:Z=f(t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大量的管理工作都属于程序控制性质。例如计划编制程序、统计报告程序、信息传递程序等都必须严格按事前规定的时间进行活动、以保证整个系统行动的统一。

(2)跟踪控制。跟踪控制的特点是,控制标准Z 值是控制对象所跟踪的先行量的函数。若先行量为W ,则Z=f(W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税金的交纳,利润、工资、奖金的分配,资金、材料的供应等都属于跟踪控制性质。实行利改税后,企业产品的销售额就是先行量,税金就是跟随量. 控制标准就是各个税种的纳税率。这是一种动态的跟踪控制。

(3)自适应控制。自适应控制的特点是没有明确的先行量,控制标准Z 值是过去时刻(或时期)己达状态K 的函数。也就是说,Z 值是通过学习过去的经验而建立起来的。即Z=f(风)。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情况是千变万化的,企业最高领导人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很难进行程序控制或跟踪控制。而必须进行自适应控制。

(4)最佳控制。最佳控制的特点是,控制标准Z 值由某一日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构成。这种函数通常含有输入量X ,传递因子S 和K 及各种附加参数C ,即:Z=maxf(X.S , K.C )或Z=minf(X.S.K.C )0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普遍应用了最佳控制原理进行决策和管理。

7. 为什么说创新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答案】创新对于组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具体原因包括:

(1)创新是组织发展的基础,是组织获取经济增长的源泉。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人类的经济获得了迅猛地增长,20世纪大部分的增长率超过了第一次下业革命时期。这种发展和增长的根源就是熊彼特所说的创新。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创新使得物质繁荣的增长更加便利。

(2)创新是组织谋取竞争优势的利器。当今社会,各类组织的迅速发展,使得组织间的相互竞争成为普遍现象。特别是全球化的深入,工商业的竞争更加激烈。要想在竞争中谋取有利地位,就必须将创新放在突出的地位。竞争的压力要求企业家们不得不改进已有的制度,采用新的技术,推出新的产品,增加新的服务。有数据表明,在创造性思维和组织效益之间具有直接的正相关性。

(3)创新是组织摆脱发展危机的途径。我们所说的发展危机是指组织明显难以维持现状,如果不进行改革组织就难以为继的状况。发展危机对于组织来说是周期性的,组织每一步的发展都有其工作重心的转变和新的发展障碍。在创业期间,管理目标更主要是对需求的快速、准确反应,资金的充裕和安全问题; 进入学步期和青春期,组织管理的日标更多在于利润的增加,销售量和市场份额的扩大; 组织成熟期后,管理目标转向维持已有市场地位。相应地,在各阶段组织会出现领导危机、自主性危机、控制危机和硬化危机。组织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渡过各种难关,持续健康地发展。

8. 比较书中三种集体决策方法的异同,举例说明应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答案】(1)三种集体决策方法的相同之处

①在操作上,三者都尽量避免决策成员的直接冲突。头脑风暴法要求开始时不评论别人的建议; 名义小组技术采用投票而不是口头的方式选择方案; 德尔菲技术中专家根本没有见面的机会。

②在效率上,三种决策方法都需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特别是德尔菲法。所以决策的效率相对于个人决策来讲比较低。

③在效果上,三者都能发挥群体决策质量高的优点,都能最大限度的获得群体成员的意见,集思广益。

(2)三种集体决策方法的不同之处

①成员数量有差别。头脑风暴法以5}=6人为宜,而德尔菲法和名义小组法并没有限定人数。 ②决策时间长短上有差别。头脑风暴法几个小时就能做出决策,而德尔菲法和名义小组法可能要几天甚至更长时间。

③在具体的操作上差别大。头脑风暴法和名义小组法都需要成员聚在一起,而德尔菲法中,需要的是用书面形式和所有专家保持联络。所以,头脑风暴法中要注意如何调动参与者在现场的思维,而德尔菲法要注意如何才能让专家在没有监督的条件下提出高质量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敷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