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州美术学院印度佛教美术之中国工艺美术史新编(含专业翻译)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釉陶
【答案】釉陶是指低温铅釉表面有釉的陶器,胎质教坚硬,胎作灰白色,表面有一层灰白或青黄色的透明釉,火候高达千度左右,叩之有金石声,不易吸水,接近瓷器,因此也称原始瓷器。东汉是釉陶最发达的时期,釉陶器的种类有壶、樽、罐、洗、博山炉、瓶等,还有坞壁建筑模型和俑人、猴、鸭、狗、鸡等陶塑; 此外,新出现了黑色釉。
2. 铜胎掐丝珐琅
【答案】铜胎掐丝珐琅是用铜作胎,掐铜丝勾画轮廓,然后填点各色珐琅彩釉烧成,简称“珐琅”,俗称“珐蓝”。因它盛行于明代景泰年间,而且通常都以翠蓝釉为底色,故又称作“景泰蓝”。
3. 透光镜
【答案】在汉代铜镜中,还有一种奇特的铜镜,即所谓的透光镜。透光镜发明于西汉时期,铜镜外形和普通透镜一样,并不是真正透光。
4. 窃曲纹
【答案】周代的一种重要的装饰纹样。周代纹样打破了商代以直线为主的特点,也打破了对称的格式,一般都组成“S ”形,形成直中有圆,圆中有方的特点。窃曲纹就是代表性的一种。
5. 金漆木雕
【答案】金漆木雕是广东东部地区的特产,分布在潮安、揭阳、潮阳、普宁、澄海、饶平一带,此地区因古名潮州,因而又通称“潮州木雕”。善于运用镂空的雕刻方法,雕刻各种水族动物如海蟹、龙虾等,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山水风景常用散点透视,层次丰富,在狭小的面积上,表现出广阔的空间。木雕上往往漆以金彩,富有金碧辉煌的装饰效果。
6. 人面彩陶瓶
【答案】瓶高31.8厘米,细泥红陶质。瓶口塑成人头形,脸型若瓜子状; 五官均匀,法师清晰,鼻翼微鼓,颇具生气。器身以优美的弧线作轮廓,器腹用黑彩绘出份列具有庙底沟类型纹饰特征之图案饰带。全器伫立的女童。现藏甘肃博物馆。
7. 旋涡纹彩陶
【答案】高23厘米,口径14.6厘米,1977年甘肃兰州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此壶泥质红陶,手制,为盛储器。壶张口,缩颈,阔肩,鼓腹,平底,腹下左右各有环形耳。腹部以黄、红、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