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848传播学基础(A)之《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考研内部冲刺班模拟题3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非语言符号
【答案】非语言符号,是指除语言、文字以外可以通过感官感触到的手势体姿、音容笑貌、气味颜色、图画实物等概念的总称。非语言符号可以加强和扩大语言符号传播的信息,也可以否定语言符号传播的信息。美国学者L. 伯德惠斯特尔估计,在两个人传播的场合中,有65%的社会含义是通过非语言符号传递的。专门研究非语言符号的艾伯顿·梅热比提出了沟通双方互相理解=语调(38%}+表情(55%}+语言(7%)的公式来说明非语言符号的重要作用。
2. 新闻法治
【答案】新闻法治是争取民主与自由的产物,同时又是促进民主与自由、实行正当新闻自由的强制性规范。把新闻活动纳入一定的法理体系,即纳入法的正义与公平,构成了新闻法治的理念。新闻活动的法律规范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制定专门的新闻法(义称成文法),另一种是在宪法、刑法、民法、保密法、著作权法、判例法等法律中含有适用于新闻出版的法律条款(又称条文法),对媒介行为进行必要的保障和限制。新闻活动的法治,既是新闻自由的重要保障,也是新闻控制的主要手段。
3. 大众媒介信息
【答案】大众媒介信息是指通过大众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大众媒介信息从属于一般的信息范畴,具有一般信息的共同特征:共享性、扩缩性、组合性、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相对性等。
大众媒介信息,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和研究需要可分为各种不同的种类。(1)依据信息的内容特征,可以将传播中的信息分为:政治信息、经济信息、文化信息、教育信息、体育信息、科技信息等。(2)依据信息的活动状态,可以将进入媒介的信息分为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3)依据符号的载体特点,可以将媒介信息分为文字信息、声音信息、图像信息。(4)从研究的目的和需要看,如果要研究大众传播媒介的地方特色和报道范围,可以把所传播的信息分为:地方信息、外地信息、中央信息、国际信息。CS )倘若要分析新闻媒介如何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则可以将其中的信息分为批评性信息息与非批评性信息。(6)假如要研究大众媒介如何贯彻“以正面宣传为主”方针的情况,则又可以将所传播的信息分为:积极消息、消极信息、中性信息。
第 1 页,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