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哈尔滨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两个必然”
【答案】“两个必然”指的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两个必然”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而在这个条件具备之前决不会成为现实。
2. 金融寡头
【答案】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他们支配了大量的社会财富,控制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和上层建筑,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统治者。
3. 金融资本
【答案】金融资本是指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随着生产集中和垄断的发展,银行资本由集中走向垄断,工业垄断资本对银行的依赖增强,大银行同大企业的金融联系更加密切,形成了固定的关系。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通过金融联系、资本参与和人事参与,密切地融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垄断资本,即金融资本。
4. 相对剩余价值
【答案】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的对称。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和绝对剩余价值不同,它的增加不是由于创造出来的价值绝对地增加了,而是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把一部分原来的必要劳动时间转化为剩余劳动时间,从而使剩余价值相对地增加。它是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之一。
5.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答案】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生产资料的价值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其转移的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价值量。尽管不同形式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的形式有所不同,有的是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全部转移,但是转移的总是生产资料原有的价值量。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转变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殖,所以
马克思把这部分资本叫作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可变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的。在生产过程中,下人所创造的新价值,不仅包括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还包括一定量的剩余价值。由于这一部分资本的价值不是不变的,而是一个可变的量,所以马克思把这一部分资本叫作可变资本。
6. 马克思主义
【答案】(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①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②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③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3)马克思主义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理论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7. 资本
【答案】资本是指用于生产的基本生产要素,即资金、厂房、设备、材料等物质资源。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具有不同的形式。主要表现在:
(1)按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2)按资本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可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3)按资本所处的领域不同,可分为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和银行资本等。
8. 时间和空间
【答案】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9. 商品经济
【答案】商品经济是指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
①社会分工的出现;
②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10.经济全球化
【答案】(1)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经营活动实际上就开始在全球范国内进行组织,这意味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经萌芽。到20世纪8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则大大加快了。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样性的,表现在: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全球化。
(3)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发展和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二、简答题
11.有人认为,“理想、理想,有利就想; 前途、前途,有钱就图。”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评析此观点以及对待利益和理想的正确态度。
【答案】(1)对此观点的评析:
①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动地反作用于物质。先进的正确的意识指导人们的实践,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起促进作用; 落后的错误的意识指导人们的实践,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起阻碍作用。
②理想、前途是人们对未来的设想,属于意识的范畴,利益、金钱是人们的物质利益的关系,属于社会的物质范畴。因此,理想和利益、前途和金钱的关系属于意识与物质的关系,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理想、前途是在现实的物质利益基础上产生的,理想、前途是为了实现长远的根本利益。我国今天的现实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目标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全国人民共同的长远的根本利益。正是全国人民的这一共同理想,指引着我国人民奋发图强、艰苦创业,推动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前进。
③“理想、理想,有利就想; 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的观点,把理想同利益、前途同金钱混同,在哲学理论上是一种庸俗唯物主义观点,在价值观上是一种拜金主义观点,用这种观点来指导人生、指导行为,就可能导致为了金钱而不择手段,产生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的违法乱纪、违背道德的行为。因此这种观点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有害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