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货币金融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一般模式。
【答案】货币传导机制指各种货币工具的运用引起中间目标的变动和社会经济生活的某些变化, 从而实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这样一个过程。它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内部传导机制, 即从货币工具选定、操作到金融体系货币供给收缩或扩张的内部作用过程;一是由中间指标发挥外部影响, 即对总支出起作用的过程。在西方, 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分析, 一般分为凯恩斯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和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
(1)凯恩斯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凯恩斯学派认为, 当货币政策变动时, 例如, 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购
买债券, 货币供应量增加, 导致货币资产收益率下降;经济单位以货币买进债券, 导致债券价格上升, 市场利率下降, 投资者则増加投资, 引起总需求增加, 导致产出增加。整个传导过程可表示为:货币政策工具(货币供应)(利率)(投资)(总支出)(收入)。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 先是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影响利率水平, 再经利率水平的变动改变投资活动水平, 最后导致收入水平的变动。货币政策对收入水平影响的大小取决于:①货币政策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这取决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②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利率的影响;③利率变化对投资水平的影响;④投资水平对收入水平的影响, 这取决于投资乘数的大小。这一传导过程中各个环节是一环扣一环的, 如果其中任意环节出现阻塞或障碍, 都可能导致货币政策效果的减弱或无效。在这个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 最主要的环节是利率。
(2)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货币学派认为, 利率在货币传导机制中不起重要作用, 而更强调货币供应量在整个传导机制上的直接效果。该学派认为, 增加货币供应量在开始时会降低利率, 银行增加贷款, 货币收入增加和物价上升, 从而导致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增加, 引致产出提高, 直到物价的上涨将多佘的货币量完全吸收掉为止。因此,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主要不是通过利率间接的影响投资和收入, 而是通过货币实际余额的变动直接影响支出和收入, 可用符号表示为:其中是指货币供给量的变化直接影响支出。货币供给量不通过利率途径
是指变而直接影响支出原因在于货币需求有其内在的稳定性, 当作为外生变量的货币供给改变, 由于货币需求并不改变, 公众手持货币量会超过他们所愿意持有的货币量, 从而必然増加支出。
资产相对收益率的变动, 这就引起资产结构的调整。
2. 简述我国利率体系的主要内容。
【答案】(1)利率体系是指在一个经济运行机制中存在的各种利率及其各种利率之间的相互
化了的支出用于投资的过程, 这是一个资产结构的调整过程, 因为不同取向的投资会相应引起不同
关系的总和。
在不同经济体制和经济条件下,利率体系也各不相同。一般而言,利率体系中主要包括中央银行利率、商业银行利率和市场利率三类利率。中央银行利率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利率。商业银行利率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各种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发行金融债券的利率以及商业银行之间互相拆借资金的同业拆借率。市场利率主要是指民间借贷利率,政府和企业发行各种债券的利率等等。在整个利率体系中,中央银行利率引导商业银行利
,是中央银行重要的货币政策率和市场利率的变化,特别是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或再贷款利率)
工具,在整个利率体系中起着主导作用,因而又被称作基准利率。
(2)我国的利率体系主要包括:
①我国利率的种类
我国的利率也同样有三种类型,即中央银行利率,商业银行利率和市场利率。但我国中央银行利率对整个利率体系起到决定性作用,而商业银行的利率自主权较小,浮动不大,市场利率没有得到充分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
②我国各种利率之间的关系
我国各种利率之间有一定的联动关系,相互影响,同向变动。中央银行一般把市场利率作为其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根据市场利率变动情况采取调节措施,并依此监测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调节的传导机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直接买卖有价证券以调节市场货币资金供求状况,进而调节商业银行利率和市场利率;另一方面中央银行调整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率,调节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量,影响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进而调节金融市场上货币资金的供求状况,使市场利率朝着中央银行的调节目标变动。
3. 简述IS-LM 模型的内容和意义。
【答案】IS —LM 模型是说明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决定的模型。在图1中, 横轴代表国民收入(Y ), 纵轴代表利率(r )。IS 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是商品市场的均衡, 即I (投资)=S(储蓄)。LM 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是货币市场的均衡, 即L (货币需求)=M(货币供给)。IS 曲线与LM 曲线相交于E , 这时决定的国民收入与利率使得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实现了均衡。这一模型包括了凯恩斯分析国民收入决定时所包括的4个变量:消费(或收入减消费的余额储蓄)、投资、货币需求、货币供给, 并用均衡分析的方法同时分析了这4个变量如何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
图1IS-LM 模型 图2财政政策的影响 图3货币政策的影响
根据这一模型可以说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影响。如图2表示, 当财政支出增加(即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 从而总需求增加时, IS 曲线从收入从增加到
利率从上升到
需求减少时, IS 曲线从就引起国民收入从向左移动到利率从这就引起国民收入从下降到向右移动到减少至这就引起国民图这反之, 当财政支出减少(即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 从而总利率从下降到向右下方移动到3表示, 当货币供给量增加(即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时, LM 曲线从增加到反之, 当货币供给量减少(即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时, LM 曲线从向左上方移动到这就引起国民收入从减少到利率从
上升到
在IS —LM 模型中,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使IS 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收入和利率同时上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效果相反。同样,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使LM 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利率下降, 收入增加;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效果相反。IS —LM 模型不仅可以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而且还可以用来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对有效性。
IS —LM 模型由英国经济学家J.R. 希克斯1937年在一篇题为《凯恩斯先生和“古典学派”:一种解释》的文章中提出, 后经美国经济学家A. 汉森等人发展。因此, 这一模型亦称“希克斯-汉森模型”。它高度概括了凯恩斯主义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被认为是对凯恩斯主义的标准解释, 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同时, 因为这一模型是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分析方法来表述凯恩斯主义, 所
20世纪60年代之后, 美国经济学家R.W. 克劳尔和瑞典经以又成为美国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基础。
济学家A. 莱荣霍夫德等人对这一模型提出了疑问, 并企图用非均衡理论来重新解释凯恩斯主义。
4. 简述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机制。
【答案】信贷传导机制理论强调信贷传导有其独立性, 不能由例如利率传导、货币数量传导的分析所代替, 需专门考察。这方面的分析主要侧重于紧缩效应。
(1)对银行传导机制的研究。银行信贷传导机制理论, 首先明确的是银行贷款不能全然由其他融资形式, 如资本市场的有价证券发行所替代。特定类型的借款人, 如小企业和普通消费者, 它们的融资需求只能通过银行贷款来满足。如果中央银行能够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影响贷款的供给, 那么, 就能通过影响银行贷款的増减变化影响总支出。
假设中央银行决定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售出债券, 商业银行可用的准备金R 相应减少, 存款货币D 的创造相应减少, 其他条件不变, 银行贷款L 的供给也不得不同时削减。结果, 致使那些依赖银行贷款融资的特定借款人必须削减投资I 和消费, 于是总支出Y 下降。过程可以描述如下: 公开市场的紧缩操作全过程的特点是不必通过利率机制。
商业银行的行为绝不仅仅体现利率的支配作用。比如, 在经济顺畅发展之际, 银行不太顾虑还款违约的风险而过分扩大贷款;经济趋冷时则会过分收缩贷款。如果判断货币当局有紧缩的意向, 它们会先行紧缩贷款。要是货币当局采取直接限制商业银行贷款扩张幅度的措施, 商业银行有可能不仅不利用允许的扩张幅度, 而且会立即自行紧缩。这就是说, 商业银行所提供的信用数量并不一定受中央银行行为的制约, 有时候会主动地改变其信用规模。商业银行自我控制贷款供给的行为称为信贷配给。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