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630艺术理论之艺术学概论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诗学》
【答案】《诗学》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原名《论诗》。该著作据说是亚里士多德的讲义,有佚失,现存二十六章,主要讨论悲剧和史诗。现存的《诗学》可以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序论,包括第一到五章,主要分析了各种艺术所模仿的对象、模仿所采用的媒介和方式,以及各种艺术由此而形成的差别,进而指出了诗的起源,还追溯了悲剧与喜剧的历史发展。第二部分包括第六到二十二章,这部分讨论了悲剧,它的定义、构成要素和写作风格等。第三部分包括第二十三到二十四章,讨论的是史诗。第四部分是第二十五章,讨论批评家对诗人的指责,并提出反驳这些指责的原则和方法。第五部分是第二十六章,比较了史诗与悲剧的高低。《诗学》是西方美学史上第一部最为系统的美学和艺术理论著作,它对西方后世文艺理论和文学创作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其中的有些观点曾被近代新古典主义奉为金科玉律。
2. 劳动说
【答案】劳动说是19世纪末叶以来,在欧洲大陆许多民族学家与艺术史家中广为流传的艺术起源于“劳动”的理论。俄国普列汉诺夫通过对原始音乐、原始歌舞、原始绘画的分析,以大量人种学、民族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文献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引出了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原始艺术是适应着劳动的需要并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例如集体劳动中产生“节奏”和节奏感,节奏又促成音乐、舞蹈等艺术类型的发生。
3. 写实
【答案】写实,又称“写实性”,是指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地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写实性表现为:①忠实于生活本来面貌,把描绘的目光集中在普通人身上。正如别林斯基所指出的,现实主义文学要“忠实于生活的现实性的一切细节、颜色和浓淡色度”,因此,“它的显著特色在于对现实的忠实”。如油画《打石工》、话剧《茶馆》、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等,都是根据现实生活塑造的,都以生活的本来面貌呈现在观众面前,达到了合乎生活本来面貌的真实性。②艺术家依照现实本身的逻辑真实地描绘现实,“即使这真实同他个人的喜爱不相符合”,占支配地位的是生活本身的逻辑而不是作者的喜好和愿望。代表作家作品有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福楼拜《包法利夫人》、莫泊桑《羊脂球》等。
4. 艺术作品的内容
【答案】艺术作品的内容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生动的生活和情感内涵。艺术作品的内容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是艺术家在意识中创造出来的,具有精神性的内涵。艺术作品的内容不是抽象的概括说明,而是题材、主题、情节、环境等因素融会而成的具体、生动、
完整的展示,主要由题材和主题两种因素构成。
5. 浪漫主义音乐
【答案】浪漫主义音乐是萌芽于18世纪末,形成于19世纪初的音乐创作思潮。这期间的欧洲是政治风云变幻频繁的时代,反映在艺术领域里,便产生了一种幻想式的、乌托邦性质的浪漫主义学派。在音乐上,它的艺术主旨是表现个人情感和幻想,尤其强调个人的主观体验。浪漫主义音乐家热衷于反映内心最强烈的爱情主题,倾心于带有自传性质的忧郁和孤独精神:在描绘自然景色及现实形象时,更强调主观色彩的表现。
6. 象征
【答案】象征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手法,是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运用象征这种艺术手法,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使复杂的事理浅显化、单一化,还可以延伸描写的内涵,创造一种艺术意境,以引起人们的联想,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
7. 虚拟演播室
【答案】虚拟演播室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电视节目制作技术。虚拟演播室的实质是将计算机制作的虚拟三维场景与电视摄像机现场拍摄的人物活动图像进行数字化的实时合成,使人物与虚拟背景能够同步变化,从而实现两者天衣无缝的融合,以获得完美的合成画面。虚拟演播室系统具有诸多优越性:①空间不受物理空间限制,摄像机可以以360℃旋转; ②引入大量虚拟特殊环境与道具,创作出更丰富、更吸引人的节目,使导演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时间、空间和道具制作方面的限制,获得了更大的创作的想象空间,以低廉的成本产生新奇的视觉效果; ③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缩短了节目制作周期,提高演播室的利用率等。但虚拟演播室的价格昂贵,其普及和推广有一定的难度。
8. 巫术说
【答案】巫术说是20世纪以来西方影响最大的艺术发生理论。这种理论是在直接研究原始艺术作品与原始宗教巫术活动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最早见于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的《原始文化》一书。巫术说的核心观点是:原始艺术起源于原始巫术,原始巫术根植于万物有灵的世界观,原始人通过偶像、图画等造型艺术手段,以达到巫术的目的,而原始艺术也就成为原始世界观的一种曲折反映。这种观点用实用性来了解艺术的起源,认为在原始人心目中,最初的艺术有着极人的实用功利价值。巫术说把精神动机视为原始艺术发生的唯一动机,忽略了隐藏在精神动机后面的动因,即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因而也不能完全地了解原始艺术的真正起源。
9. 工艺美术
【答案】工艺美术是在生活领域中以功能为前提,通过物质生产手段对材料进行审美加工的一种美的创造,是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术,工艺美术强调制作的手工性特征。它既包括
传统的器物制作,也包括当代的手工制作品。工艺美术在本质特征上具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双重属性,这一双重属性决定了工艺美术的创作原则——实用、经济、美观。
10.艺术文化学
【答案】艺术文化学是一门以整个人类文化为参照系来探讨艺术问题、研究艺术现象的综合性学科。艺术文化学属于艺术分支学科,处于普通文化学和普通艺术学的交叉领域,它重点研究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整个人类文化中所具有的地位、作用,以及艺术与其他文化现象如哲学、宗教、道德、科学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简答题
11.艺术的审美教育的任务是什么? 艺术审美教育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1)艺术审美教育的任务
在进行艺术的审美教育中,培养人们正确而又深刻的美的观念是艺术审美教育的首要任务。
(2)艺术审美教育的特点
①“寓教于乐”
a. “寓教于乐”的提出
“寓教于乐”是由古罗马的文艺理论家贺拉斯最早提出来的。他说:“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
b. “乐”的内涵
第一,“乐”区别于一般所说的那种快乐,而是一种关注、体验艺术作品中的美所感受到的快乐,或者说是一种被物化、客观化的美感而区别于那种纯粹生理上的快感。
第二,“乐”并不仅只是那种肯定意义上的快乐,而且还包括接受像莎士比亚的悲剧、卡夫卡的小说、勋伯格的音乐、毕加索的绘画,以及蒙克那种表现主义、达利那种超现实主义的作品中的悲痛、神秘、怪诞、恐怖的形式与形象所引起的快乐。
第三,“乐”进一步指在接受艺术作品时,人们获得了新的活动方式和观察世界的新方式,因为人们的生活因这种区别于日常生活的活动方式而富有节奏感和丰富性。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艺术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②潜移默化
“潜移默化”是指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既得到美的享受,义在精神方面得到净化。即艺术的审美教育所产生的影响不是通过硬性灌输,也不是通过纪律约束强迫接受获得的,而是艺术作品所包含的美和意义熏陶、感染了接受者的结果。
12.纪实性是摄影艺术的重要特征,这个特征是否束缚了摄影家的主体性?
【答案】摄影艺术的纪实性并没有束缚摄影家的主体性。
摄影作为艺术,在创作过程中当然也要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但主体性的发挥必须与纪实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