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72岁,因“胸闷4个月、右侧胸腔积液1个月”入院。患者1年前出现食欲减退、精神欠佳,多次到该院就诊,各项检查均未见异常。4个月前开始出现胸闷、气短伴间断性右上腹痛,1个月前就诊时发现胸腔积液,收住院治疗。胸部CT及MRI提示右侧胸膜占位性病变,侵犯胸壁和心包。PET检查:右侧胸壁弥漫放射性增高伴局部点状增高影,纵隔内可见明显条形放射性浓聚灶。胸腔积液:血性渗出液,黏稠,相对密度高(1.022);蛋白阳性,胸腔积液透明质酸值为95mg/L。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肺癌。 胸膜转移瘤。 结核性胸膜炎。 胸膜间皮瘤。 肺栓塞。
菌斑作为牙周病始动因子的证据不包括() 实验性龈炎观察。 牙菌斑在去除后会不断地形成,一般12小时便可被菌斑显示剂着色。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机械清除菌斑或抗菌治疗有效。 动物实验研究。
理想的清除试验是() 葡萄糖清除试验。 Na+清除试验。 BUN清除试验。 内生肌酐清除试验。 菊粉清除试验。
以下不属于牙周细菌的直接致病作用的是() 细菌侵袭。 细菌引起宿主局部免疫反应,破坏牙周组织。 损害宿主的牙周组织。 有毒力的细菌在宿主局部增殖,或在组织中繁殖,或扩散至全身。 抑制和躲避宿主的防御功能。
以下关于乙醇性脂肪肝形成机制不正确的是() 一次大量摄取乙醇促使末梢组织脂肪动员增加。 慢性摄取乙醇时乙醇代谢亢进,NADH/NAD比值上升。 肝内甘油三酯大量合成。 大量摄取乙醇时脂蛋白的合成及分泌增加。 肝中脂肪酸氧化降低。
患者女,49岁,因左下肺支气管扩张累及左上肺舌叶,而于11d前行左下肺+左上肺舌叶切除术,术后时有发热,T37.5~38.3℃,血WBC最高16.0×10/L,N0.85;术后第5天拔除胸腔引流管。2h前患者突然咳出大量水样黄痰,伴有胸痛、气促。胸部X线片:左侧液气胸。考虑诊断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