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707语言学概论、中文工具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双向聚合群

【答案】双向聚合群是指每个语音按照两个区别特征所组合成的一种聚合群。语言中的音位不是孤立的,每个音位都通过自己的区别特征和其他有共同特征的音位联系着,聚合成群。由于一个音位常常有多个区别特征,所以同一个音位一也就常常同时处于多个聚合群。它是音位系统的主流,处于双向聚合中的音位,在结构上具有平行对称的特点。

2. 自然语言和算法语言

【答案】(1)自然语言

自然语言通常是指一种自然地随文化演化的语言。例如,英语、汉语、日语为自然语言。有时所有人类使用的语言(包括自然地随文化演化的语言,以及人造语言)都会被视为“自然”语言,以区别于如编程语言等为计算机而设的“人造”语言。自然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思维的主要工具,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2)算法语言

算法语言是计算机词汇,计算机语言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其中高级语言又称为算法语言。常见算法语言有BASIC 、FORTRAN 、COBOL 、PASCAL 、C 、C++、JA V A 等。

3. 零形式

【答案】零形式是指用词的原形式来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的一种语法手段。语言学中的零形式是指在深层语义中,理论上存在一个与它紧相邻的结构成分。这个结构成分在表层结构中的形式是零,在实际话语中不能添补。零形式这个概念是从数学引进到语言学领域的。语言学中的零,表示的不是无的概念,而是表示空位的意思。例如,在英语中,有boy/boys单复数的对立,boys 有复数形式的标记-s ,那单数就以不加标记的形式为标记从而形成区分功能,这就是零形式。

二、填空题

4. “明天”“明儿”词义接近,主要区别在于词的______; “成功”“得逞”词义接近,主要区别在于词的______。

【答案】语体色彩; 感情色彩

【解析】色彩义是附着在词的理性义之上表达人或语境所赋予的特定感受,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感情色彩是指有些词表明说话人对有关事物的赞许、褒扬或厌恶、贬斥的感情,这就是词义中的褒义色彩或贬义色彩。而更多的词既没有褒义色彩,也没有贬义色彩,是

中性词。语体色彩,又称文体色彩,有些词语由于经常用在某种语体中,便带上了该语体所特有的色彩,如书面语色彩和口语色彩。

5. “木耳”的“耳”指“形状像耳朵的东西”,这是通过的______引申方式产生的新义项; “绝

,这个义项是通过______的引申方一式产生的。 笔”中的“笔”是指“用笔写的作品”

【答案】隐喻; 转喻

【解析】从认知模式的角度看,词义的转移、新义项的产生,都是在原有意义的基础上通过隐喻、转喻等方式引申而来的。“隐喻”着眼于现象之间的“相似”关系,“转喻”着眼于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

6. 发音语言学研究语音______的属性,听觉语言学研究语音______的属性。

【答案】生理; 心理

【解析】语音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而自然属性中又包含生理、物理和心理这三个方面的研究,发音语音学研究的是语音的发音过程和特点,属于对其生理属性的研究; 听觉方面的研究则主要是对语音心理属性的研究。

7. 汉语“个”的本义是“竹子”,后来变为______,这种现象属于语义的______。

【答案】量词,用于表示单独的人或物; 转移

【解析】词义的变化只有三种:扩大、缩小和转移。“个”由一个意义比较实在的名词变为一个意义相对较,语法意义较强的量词,说明其词义发生了转移。

8. 语言发展有两个特点,一个是______,另一个是______。

【答案】渐变性; 不平衡性

【解析】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种性质决定它的变化只能是渐变的,而且系统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变化速度是不平衡的。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

9. 汉语里的声调的不同,主要是由______的不同变化决定的。语音的诸物理要素中,______是区别意义最重要的要素,而这一要素又跟______、______和______这三个条件密切相关。

【答案】音高:音色; 发音体; 发音方法; 共鸣器形状

【解析】汉语里有几种声调、几种语调的不同,主要是音高的不同变化决定的。在任何语言中,音色无疑都是用来区别意义的最重要的要素。其他要素在不同语言中区别意义的作用却不尽相同。造成不同音色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只种:第一,发音体不同:第二,发音方法不同:第尸,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

三、简答题

10.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约定性

【答案】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约定性是语言一对相对的特征。

(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约定性的差异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而语言的约定性则是指语言的音义结合虽然是没有自然联系的,但是在语言产生初期,音义一经约定俗成,就不能再更改,是全民必须共同遵守使用的规则。

(2)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约定性的联系

①正是由于任意性的作用,语言的音义结合必须要约定俗成,没有必然联系的音和义必须要依靠社会的约定力量才能实现实际运用的可能。这两者是不能分割的两大特点。

②语言符号的形式跟意义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只要为符号的使用者所共同认可,一定的语音形式就可以与一定的意义联系在一起,所以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才是可变的。但也正是这种社会约定性,使得每个人从出生的那天起,就落入一套现成的语言符号的网子里,只能被动地接受,没有随意更改的权利。

11.“烫手山芋”(hot potato)是借词吗? 为什么?

【答案】借词也称外来词,它是指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借词虽然音义都借自外语,但如果两个社会的接触程度不深,即地域上不相邻且只有一般性的物质交换或文化交流,例如像我国汉代同西域的接触或现代与西方的英、法、德、荷兰各国的接触这一类的情况,则借词在语音、语义、语法上还得服从本族语言。

山芋,虽然是借词,但是,“烫手山芋”在中国的文化当中,已经演变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词语,不再是借词。山芋煮熟后肉质比较松软,热山芋容易把人烫伤。因此,“烫手山芋”在中国文化中作为歇后语、俗语,指棘手的问题。可用来比喻要解决的事情很棘手,但是解决之后又得到好处,多指要凭真才实学才能胜任时刻要冒风险的工作,或达到一个目的,不达目的誓不罢体。

因此,“烫手山芋”不是借词。

四、论述题

12.“这本书看了三天”和“这本书看了三天了”在意义上有什么不同? 西方人学习汉语,常常感到汉语的语法规则太活,不好琢磨,甚至有人认为汉语是落后的语言,而汉人学习西方语言,也不习惯它们的变格、变位,感到它们的结构牵丝攀藤,重复而又麻烦,甚至有的人认为汉语是最先进的语言。对这些问题,你怎么看?

【答案】(1)两个句子在意义上的不同

“这本书看了三天”和“这本书看了三天了”在意义上的不同是:

前者陈述一个已完成的事件,即“看完这本书用了二天”; 后者具有延续性,即意思是“这本书已经看了三天,还要过几天才能看完”。前者表示动作的完成,后者表示动作的延续。

(2)对语言先进性的看法

①由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语法范畴,是有形态变化的语言所具有的。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时、体、态、人称等。语法范畴的语言个性很强,不能用一种语言的语法范畴去硬套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