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基石,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其财务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整个社会经济的有序发展以及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因此,如何为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挖掘出更多、更重要的先验信息,进而构建适用于我国企业实践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为更深刻地认识我国企业财务危机的形成规律、洞悉财务危机的发展态势、寻求财务危机的解决途径以有效地减少财务危机的发生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为发展与完善财务危机预警理论提供平台,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及获取成本的考虑,传统的财务危机预警研究主要选择财务指标作为预测变量来建立预警模型。本文在传统研究基础上,将公司治理变量、对外担保变量引入到预警模型,并对模型的有效性、判别准确率进行比较研究。同时,以此为依据探讨与揭示财务危机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危机产生的根源,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以2006年-2007年沪、深两市被公告ST的100家A股上市公司为原始样本,对应每一个ST企业,按行业相同、资产规模相近的原则选择出100家非ST企业为配对样本,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选取反映企业五个方面能力的共27个财务指标为预测变量,对其进行均值差异性检验,并以此为基础构建LOGISTIC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对ST企业被ST前三年、前两年以及非ST样本企业同一时间窗的财务状况均有显著影响,其中资产负债率对企业财务状况有显著正向影响,总资产周转率对企业财务状况有显著负向影响;前三年预测模型中资产报酬率对企业财务状况有显著负向影响,前两年预测模型中资本保值增值率对企业财务状况有显著负向影响。与传统研究结论不同的是,现金流信息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不显著。2、在广泛汲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公司治理层面对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成因进行理论分析,据此提出相关假说并进行实证检验,进而构建以治理变量为基础的LOGISTIC预测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国有股持股比例较高的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概率较小;法人股持股比例高的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概率较大;第一大股东股份质押比例过高,是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重要因素之一;高频率的董事会会议是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前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人数、独立董事比例、CEO两职状态对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概率影响不显著;在我国尚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高管层长短期激励机制。另外,对前三年、前两年构建的Exclude和Include两个模型进行比较研究后可发现,包含公司治理信息的Include模型较之仅包含财务变量的Exclude模型,无论是在模型的拟合优度,模型的解释力,还是模型的回判准确率方面,均有明显改善,说明包含公司治理变量在内的财务困境预测模型预警效果更好。3、在对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企业担保行为潜在风险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从实证的角度考察了对外担保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ST与非ST企业对外担保指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且对外担保比例越高,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越大;距离ST的时间越近,影响越显著,从而证实了企业因担保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以及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这一推断。另外,包含对外担保信息的Include模型较之仅包含财务变量的Exclude模型,无论是在模型的拟合优度,模型的解释力,还是模型的回判准确率方面,均有明显改善,说明包含对外担保信息在内的财务困境预测模型预警效果更好。4、既然公司治理变量和对外担保变量分别对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有影响,那么是否可以同时考察两者对财务危机的影响呢?论文考察了公司治理与对外担保之间的关系:内部治理方面,对企业对外担保成因进行理论分析、提出相关假说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企业收益水平对其对外担保水平有显著负向影响,说明担保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绩差公司融资的一大主要手段;反映企业风险水平的资产负债率与企业对外担保水平之间具有正相关性,且在所有的解释变量中影响作用最大,也最显著;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国有股持股比例与企业对外担保水平显著负相关,说明提高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国有股持股比例可以有效地制约企业对外担保中的非理性行为;反映企业董事会特征的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以及反映企业高管层激励机制的薪酬水平和持股比例,对企业对外担保水平均无显著影响,说明在我国当前经济环境下,董事会作为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枢纽,并没有在企业对外担保决策中发挥积极作用,企业内部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高管层长短期激励约束机制;外部治理方面,主面从国家立法、融资渠道、信息披露、银行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研究。最后在以上企业对外担保影响因素的内部治理实证分析以及外部治理规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