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906经济学基础综合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 ,为什么?
(1)政府转移支付;
(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
(3)购买普通股票;
(4)购买一块地产。
【答案】(1)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 。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因此不计入GDP 。
(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 。GDP 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不是存量。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这辆卡车在生产出来时己计入当年的GDP 了,现在购买是财富转移,不能重复计入GDP 。
(3)购买股票不能计入GDP 。购买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并小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购买股票对个人而言是一种投资,但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因为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是增加或减少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
(4)购买一块地产不能计入GDP 。土地不是最终产品,它用于生产产品或劳务,只有当产品或劳务的价值得到实现时,土地的价值才能得到补偿,这时如果计算土地的价值将会使价值重复计算。购买土地只是一种所有权的转移活动,不属于经济学意义卜的投资活动,故不能计入GDP 。
2. IS 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假定条件是什么?
【答案】IS 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假定条件是投资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以及储蓄是收入的增函数,即利率上升时,投资减少,利率下降时,投资增加,以及收入增加时,储蓄随之增加,收入减少时,储蓄随之减少。
如果这些条件成立,那么,当利率下降时,投资必然增加,为了达到产品市场的均衡,或者说储蓄和投资相等,则储蓄必须增加,而储蓄又只有在收入增加时才能增加。这样,较低的利率必须和较高的收入结合,才能保证产品市场上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于是当坐标图上纵轴表示利率,横轴表示收入时,IS 曲线就必然向右下方倾斜。
如果上述前提条件不存在,则IS 曲线就不会向右下方倾斜。例如,当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无限大时,即投资需求曲线呈水平状时,则IS 曲线将为一条水平线。再如,如果储蓄不随收入而增
加,即边际消费倾向等于1, 则IS 曲线也呈水平状。由于西方学者一般认为投资随利率下降而增加,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因此一般可假定IS 曲线为向右下方倾斜的。
3. 当一国经济同时处于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赤字状态时,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措施来调整?
【答案】在开放经济中,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实现宏观经济的国内均衡和国外均衡,即使宏观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的水平上,并且没有通货膨胀的压力,经济均衡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如果一国经济出现国内非均衡或国外非均衡,则可以采取相应的财政、货币、对外贸易政策的组合,使宏观经济趋向既定的目标。
当一国处于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赤字状态时,政府应当采取如下的政策组合:
(1)紧缩性货币政策。如出售债券,回笼货币,提高准备金率、再贴现率等。紧缩性货币政策使国内利息率上升,一方面,可以使投资下降,压缩总需求,有利于物价水平下降,减轻通货膨胀压力; 另一方面,进口量亦随收入水平的下降而减少,使国际收支赤字减少。同时,较高的利息率可以减少国内资本的外流,并吸收更多的国外资本流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2)紧缩性财政政策。如削减财政支出、提高税率等紧缩性财政政策可以抑制总需求,以配合紧缩性货币政策发挥作用。
(3)贸易保护性政策。如提高进口关税,进口许可证与进口配额,非关税壁垒等; 外汇管制政策,如制定限制外汇流出,促进外汇流入的政策等。贸易保护性政策和外汇管制政策可以减少进日,促进资本流入,有效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但会影响与本国经济往来密切的国家的利益,因此,需要考虑对方的反应,以免对方采取报复措施。
总之,一国处于国内外非均衡状态时,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将各种经济政策加以适当的配合。一般来说,财政政策对国内经济活动的调节效果比较直接; 外贸、外汇政策调节国际收支的效果比较显著。但同时又会影响多边贸易关系,而货币政策是通过利息率来间接地调节国内总需求水平及国际收支状况的。在实际运用中,应考虑各种政策对经济总量的不同影响,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以有利于客观经济同时实现国内外的均衡。
4. 为什么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 ,而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P?
【答案】之所以说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 ,而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P ,其原因在十:
政府通过雇请公务员为社会提供了服务,发生了实际的交换活动,所以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 。而政府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属于转移支付,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在此期间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所以这些救济金不计入GDP 。
5. 为什么进行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被称为需求管理的政策?
【答案】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无
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的。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来调控宏观经济的政策,可以称之为需求管理政策。
6. 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答案】总供给曲线描述国民收入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它是根据生产函数和劳动市场的均衡推导而得到的。
总供给指经济社会所提供的总产量,其生产函数可表示为y=f(N , K ),其中y 为总产出,N 表示整个社会的就业水平,K 为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宏观经济学假设总产出量随总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且技术不变,K 为常数。因此,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总供给将主要由经济的总就业水平决定,而经济中的总就业水平由劳动市场决定。从劳动市场均衡条
件
,解出均衡就业量N 0,代入生产函数便可求出总供给。
资本存量一定时,国民收入水平随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就业量取决于劳动市场的均衡。所以,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于生产函数和劳动市场均衡的理论。
7. 恶性通货膨胀对宏观经济运行效率将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答案】恶性通货膨胀对宏观经济运行效率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包括:
(1)恶性通货膨胀使价格信号扭曲,使厂商无法根据价格提供的信号进行决策,造成经济活动的低效率。
(2)恶性通货膨胀使厂商必须经常性地改变其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产生因价格改变而发生的菜单成本。
(3)恶性通货膨胀使不确定性提高,引发资源配置向通货膨胀预期利好的领域倾斜,不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4)恶性通货膨胀降低人们的货币需求,这会使往返银行的次数增多,以至于磨掉了鞋底,经济学上把这种成本称为“鞋底成本”。
8. 对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和宏观经济学中的AD-AS 模型加以比较,并说明二者的异同。
【答案】二者在“形式”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主要说明单个商品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宏观经济中的AD-AS 模型主要说明总体经济的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的决定。二者在图形上都用两条曲线来表示,在价格为纵坐标,数量(产出)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向右下方倾斜的为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延伸的为供给曲线。
但二者在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
其一,两模型涉及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是微观经济领域的事物,而宏观经济学中的AD-AS 模型是宏观经济领域的事物。
其二,各自的理论基础不同。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模型中的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是消费者行为理论,而供给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理论和市场理论,它们均属于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而总供给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