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单选题
1. 废除八股文的法令是什么时期颁布的? ( )
A. 洋务运动时期
B. 维新运动时期
C. 清末新政时期
D. 辛亥革命时期
【答案】B
2. 明朝东林书院在学术讨论上形成了一套完备的什么制度? ( )
A. 会讲
B. 研讨
C. 讲会
D. 评讲
【答案】C
3. 清朝的科举考试中,会试中第者被称之为( )
A. 举人
B. 贡士
C. 秀才
D. 进士
【答案】D
4. 在社会规范学习过程中,个体不仅在行为上遵守社会规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规范的必要性和规范对个人的价值。此时其社会规范学习处于( )。
A. 服从水平
B. 依从水平
C. 认同水平
D. 内化水平
【答案】C
【解析】依从作为社会规范的一种接受水平,一般是指行为主体对别人或团体提出的某种行
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的认识和情绪时,既不违背,也不反抗,仍然遵照执行的一种遵从现象。依从现象有从众和服从两种表现。服从是指主体对于某种行为本身的必要性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时,由十某种权威的命令或现实的压力,仍然遵从这种行为要求的现象。认同作为社会规范的一种接受水平,一般是指行为主体在认识、情感上与行为上对规范趋于一致,从而产生自愿对规范的遵从现象。社会规范内化表现为主体的规范行为的动机是以规范本身的价值信念为基础,其规范行为是由社会规范的价值信念所驱动的。因此,答案选C 。
5. “总明观”设置于南朝( )
A. 宋
B. 齐
C. 梁
D. 陈
【答案】A
6. 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教师劳动具有专业性的是( )。
Ⅰ. 教师工作是基于专门知识和技能的智力劳动
Ⅱ. 教师在工作中必须遵循一套独特的职业道德要求
Ⅲ. 教师劳动的成效具有滞后性
Ⅳ. 教师的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A. Ⅰ、Ⅱ
B. Ⅱ、Ⅲ
C. Ⅲ、Ⅳ
D. Ⅰ、Ⅳ
【答案】A
【解析】作为专门职业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需要专门技术和特殊智力,在职前必须接受过专门的教育;二是提供专门的社会服务,具有较高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三是拥有专业自主权或控制权,如对从业人员聘用、解职的专业权利不受专业外因素控制,表现为专业工作者应获得本专业资格证书,专业内部有不同的职称来标志专业水平差异等。教师劳动的专业性突出表现在教师对育人的崇高敬业精神和道德修养上,对教育教学专门化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以及教育活动的自主权上。
7. 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将每个人接受的教育分为三类,即( )
A. 知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和劳动的教育
B. 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和人为的教育
C. 社会的教育、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
D. 自然的教育、社会的教育和个人的教育
【答案】B
【解析]卢梭指出,教育有三个来源:自然、人、事物。人的器官和能力的内在发展时自然的教育,学习利用这种器官和能力发展是人的教育,从周围事物经验中获得的是事物的教育。卢梭认为每个人都是由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为的教育三者培养起来的。只有三种教育圆满地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但自然的教育人力不能控制,所以无法使自然的教育向事物的和人为的教育靠拢,只能是后两者向自然的教育趋于一致,才能实现三种教育的良好结合。因此教育“归于自然”、即以自然的教育为基准,才是良好有效的教育。
8. 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进而主张“公其非是于学校”的启蒙思想家是( )
A. 黄宗羲
B. 顾炎武
C. 戴震
D. 李举
【答案】B
9. “壬子癸丑学制”中,有关实业教育体系有( )学校。
A. 一类
B. 两类
C. 三类
D. 四类
【答案】B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清末“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措施是( )
A. 废除八股考试
B. 颁布近代学制
C. 设立京师大学堂
D. 院改学堂
【答案】B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 )
A. 生物界
B. 模仿
C. 生产劳动
D. 动物本能
【答案】C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