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847经济地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国际范围内物流的基本过程。
【答案】国际范围内物流的基本过程:
第一国某公司的出口商品,在经过出口国海关清算后,通过转运公司或第三方物流公司(相对于第一方发货方和第二方收货方而言)将产品运送到第二个国家的海关,通过进口检验后,继续通过转运公司或第三方物流公司将产品运送到顾客手中。
在这个过程中地方运输均参与其中。物流的运作需要众多的机构来完成,它们主要包括:运输公司、物流服务公司、批发商、贸易公司、零售商、网络销售商等。
2. 试述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
【答案】赫希曼是世界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他对国家内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极化—涓滴效应学说,解释经济发达区域与欠发达区域之间的经济相互作用及其影响。赫希曼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先在某个区域发生,那么它就会对其他区域产生
,欠发达区域称为“南方”作用。为了解释方便,他把经济相对发达区域称为“北方”。北方的增
长对南方将产生不利和有利的作用,分别称之为极化效应和涓滴效应。
(1)极化效应的体现
极化效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随着北方的发展,南方的要素向北方流动,从而削弱了南方的经济发展能力,导致其经济发展恶化。
②在国内贸易中,北方由于经济水平相对高,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特别是,如果北方生产进口替代性产品,南方原来可以按较低价格进目的这些产品,现在不得不在高额关税保护下向北方购买。
③在出口方面,南方由于生产效率相对较低,无法与北方竞争,导致出目的衰退。南方本来可以向北方输出初级产品,但是,如果南方的初级产品性能差或价格有所上涨,北方就有可能寻求进口。这样,就使南方的生产受到压制。
(2)涓滴效应的体现
①北方吸收南方的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南方的就业压力,有利于南方解决失业问题。
②在互补情况下,北方向南方购买商品和投资的增加,会给南方带来发展的机会,刺激南方的经济增长。
3. 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答案】(1)区域经济差异的含义
区域经济差异是区域之间利益格局变化的指示器。通过区域经济差异,各区域可以发现自身利益的相对变化情况,进而调整区域经济的发展决策和行为,维护和增大自己的利益。
(2)区域经济差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区域经济差异对区域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具有诱导和强化作用,成为区域经济主体调整自己经济行为的参照系或指示器。因此,它的存在和变化就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正负双重影响。
①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和变化增强了各个区域发展经济的主动性和紧迫感
a. 对于欠发达区域
与发达区域的经济差异,一方面为他们展示了美好的发展前景或参照系; 另一方面,也增大了他们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压力。
b. 对于发达区域
面对其他区域的发展竞争,不得不主动采取新的发展策略,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结果,区域经济发展就会趋于活跃,全国的经济发展也因此而充满活力。
②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和变化客观上加剧了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竞争,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会误导区域经济主体的行为。
竞争和利己成为各区域的基本行为准则,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短期行为、地方保护主义现象增多,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不协调,从而引起国民经济发展波动,不利于全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③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和扩大将引起资源和要素在高投资收益和机会的诱导下,从欠发达区域向发达区域流动。
这样,必然减弱前者的发展能力,其经济发展的绝对或相对萎缩又通过产品供给、市场需求的不足而对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产生制约。这无论对发达区域,还是对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都将是不利的。
(3)区域经济差异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①区域经济差异的长期存在和扩大,会引起区域之间人们在心理上的对立
发达区域的人会因经济收入高而看不起欠发达区域的人,而欠发达区域的人则会认为受到了
,而发达区域是沾了国家政策的光。因而,有可能引起区域之间部分人的对立发达区域的“剥削”
情绪。
②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增强了各区域的利益保护意识在处理本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的经济纠纷、环境污染、区域合作等方面的问题时,容易失去解决问题的公正立场,侵犯其他区域当事人的正当权益,保护本地区的利益。
③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和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使各区域都倾向于增大和保护本区域的利益,在全国经济发展中不愿无偿承担更多的责任,削弱了区域之间、地方与中央之间的向心力,地方的独立性增强。所有这些影响如果与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党派斗争等交织在一起,就很容易使社会矛盾激化,引起社会动荡,甚至国家的分裂。
4. 简述公司定性访问中应注意的事项。
【答案】公司定性访问中应注意的事项
(1)进入良好的交谈状态
在访问中,激发对方兴趣,很快进入良好访谈状态对其成功与否十分重要。多数访问者均在访问之前送达被访者访谈提纲。在简单寒暄之后,可按提纲所列间题顺序谈起。但是,如果能在寒暄中快速捕捉对方的兴趣点,顺势进入对方最感兴趣的问题,会收效更好。
(2)注意双方地位
在访问中的局势控制状况影响所获信息。理想的状况是访谈双方处于相互协作对话的地位。一方面访问者应让对方理解访问研究的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访问者应具备一定的相关知识和对所访公司相关业务的了解。当访问者言谈中体现出丰富的专业技能,会降低被访者控制地位,达到良好合作状态。
(3)理解对方语义表达
当访问者与被访问者都使用同样的语言,具有同样的社会背景,对访谈的语义表达理解便比较容易。
(4)使对方理解自己的语义表达
为了对方真正了解被访者之意,最好使用通俗的表达,在需要之时,举例解释一下。
(5)注意被访者的代表性
公司定性访问一般历访公司数目较少,被访者所表达的信息是否公正反映了公司的实际情况,在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被访者所谈到的多为其本人对公司经验的解释。这种解释未免带有一些个人的见解。为了避兔由此引起的偏差,可以访问公司中可能与其意见不同的其他代表人物,也可以索要一些公司内部文件、资料对所谈内容加以验证。
5. 试述最小运费原理、劳动费指向原理、集聚指向原理及最小费用区位原则。
【答案】(1)最小运费原理
最小运费原理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可分割、消费地和局地原料产地都只有一个的前提下,以产生最小运费为目标的区位指向为:
①仅以遍在原料为原料时,为消费地区位;
②仅以局地原料且以纯原料为原料时,为自由区位;
③仅以损重原料为原料时,为原料地区位。
(2)劳动费指向原理(运费指向基础上的劳动力成本指向论)
①劳动费指向原理内涵
劳动费指向原理将劳动力成本作为考察对象,考察其对运费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的影响,即考察运费与劳动力成本和为最小是的区位。它使运费指向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发生第一次偏移。决定劳动力成本指向的两个条件:
a. 基于特定工业性质的条件,通过劳动力成本指数和劳动系数来衡量;
b. 人口密度和运费率等环境条件。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