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福建师范大学物理与能源学院618教育学基础综合之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系统科学方法论的移植对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带来的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在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和方法论的移植中,特别是关于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借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统称为“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这是当代科学综合发展趋势所提出的科学方法论,它标志人类进入了认识世界征服自然的新阶段。系统科学方法论的移植,促进了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开阔了人们的思路,深化了对教育现象的认识。带来的变化,至少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系统方法作为一种综合方法,强调整体性、综合性观点,注重从整体上研究事物的结构、层次、过程、关系和信息反馈等,突破了以往那种处理简单因素、静态、直线因果的分析方法局限性,从而把辩证法中普遍联系、相互作用、运动发展、量变质变等范畴进一步具体化。
(2)系统科学关于系统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分析,为我们提供了科学描述事物发展的内部机制和规律的研究方法论——结构方法。这一方法不仅指导我们对教育领域内原有的不合理的系统结构进行调整改革,同时也为我们提供研究的思维方式。
(3)以信息论观点和方法研究教学过程,把教学过程作为信息传递和信息转换的过程,即从信息的获得、加工、传输和储存、使用过程来研究教学过程的运动规律,通过对信息流程的分析和处理来达到对教学过程的优化控制。
总之,应该看到,系统科学对诸多科学部门所具有的方法论意义。作为专门的科学方法论,不仅涉及长期以来所研究的一般与个别、部分与整体、原因与结果等关系,而且还提出了具有方法论意义的新范畴,诸如系统、要素、层次、结构、功能等,随着其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
2. 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有哪些特点。
【答案】(1)问题必须有价值
问题的价值是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它制约着选题的根本方向。选定的问题不仅要对本学科研究领域具有好的内部价值,而且要对相关其它领域有高的外部价值。
衡量选定课题有无意义及意义的大小,应考虑两个基本方面:
①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②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否根据教育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为检验、修正、创新和发展教育理论,建立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的需要。
(2)问题必须有科学的现实性
①选题现实性的表现
选题的现实性表现为选定的问题要有科学性,指导思想及目的明确,立论根据充实、合理。 ②选题科学性的表现
第一,选题要有一定的事实依据,这是选题的实践基础。研究课题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践经验同时又为课题的形成提供一定的、确定的依据。
第二,选题要以教育科学基本原理为依据,这是选题的理论基础。教育科学理论将对选题起到定向、规范、选择和解释作用。
选题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制约着选题的全过程,影响着选题的方向和水平。为了保证选题有科学的现实性,还需要对选定的课题进行充分论证。
(3)问题必须具体明确
选定的问题一定要具体化,界限要清,范围宜小,不能太笼统。只有对问题有清晰透彻的了解,才能为建构指导研究方向的参照系提供最重要的依据。
(4)问题要新颖,有独创性
选定的问题应是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应有所创新,有新意和时代感。
要做到选题新颖,就要把研究课题的选择放在总结和发展过去有关学科领域的实践成果和理论思想的主要遗产的基础上,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确定自己研究的着眼点。只有在原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的突破和创新,才具有研究的意义。
(5)问题要有可行性
可行性是指问题是能被研究的,存在现实可能性。具体分析,可行性包含以下三方面的条件: ①客观条件。除必要的资料、设备、时问、经费、技术、人力、理论准备等条件外,还要有科学上的可能性。
②主观条件。指研究者本人原有知识、能力、基础、经验、专长,所掌握的有关这个课题的材料以及对此课题的兴趣。
③时机问题。选题必须抓住关键性时期,什么时候提出该研究课题要看有关理论、研究工具及条件的发展成熟程度。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经常因为各方面可控、不可控原因而出现很多问题,正确选题并非一蹴而就,要求研究者不仅要有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还要坚持唯物主义观点,从实际出发,通过对事实材料的分析比较,善于发现和抓住重要问题;不仅要把握该领域理沦研究的全局,而且要对教育实际有深入的了解;不仅要有问题意识,而且要了解和掌握选题的有关知识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选题能力和创新、判断、评价等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才会在最大程度上做出一个好的研究课题。
3. 简述教育的发展与教育研究方法发展间的相互关系。
【答案】教育的发展与教育研究方法发展间的相互关系,一般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教育家们在他们的教育理论中蕴含着相应的方法论。每一种教育研究活动都不能离开一
定教育理论指导,已有的教育理论不仅提供认识的逻辑范畴和方法,而且还为教育研究活动提供思维的准则和框架,制约着认识和研究的水平和方式。它不仅决定着研究的起点,而且决定着经验材料的思维加工水平和形式。从历史和现实中我们看到,同样的事实材料,在不同的理论指导下得到不同的抽象概括而形成不同的结论。当前,我国要深化教育改革,首要的关键问题是端正教育思想,确定现代教育观念。
(2)通过不同教育观点、教育体系间的争辩、互补、包容、深化和扩展,在促进教育科学发展的同时,将形成各种不同的教育研究方法论。没有春秋时期诸子百家的论争,就不会产生我国古代丰富的教育思想;没有近代经验论、唯理论、实质教育和形式教育的论争,也就不会有现代教育以及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形成。正是通过每个时代不同教育学派的争论,不断淘汰错误的认识,不断完善正确的认识,不断纠正由于时代历史局限所造成的认识上的片面性、表面性,从而使教育研究方法论向科学化水平一步步地迈进。
(3)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趋势与教育历史发展趋势的一致,表现为累进性演变和革命性演变的统一。区别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教育及其研究方法的发展是以累进性演变为主,即以继承某种研究传统为主,不断改善原有理论,同时也有一定程度的创新。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呈现出一定的革命性演变,即通过批判某种传统,创造新的理论体系,同时也有一定程度的继承,从而使研究方法论在渐进的发展中呈现出阶段性。
4. 简述一个比较好的测验的基本标准。
【答案】所谓测验调查法,是用一组测试题(标准化试题或教师自编题)去测定某种教育现象的实际情境,从而收集资料数据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其基本特点是根据一定法则,以测验为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试并进行数量化分析。
一个比较好的测验的基本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测验的准确性要高。
即测验的效度问题。测验效度表示一个测验研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程度。测验效度分为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并存效度和预见效度。但无论何种效度,测验本身要确实能测出它所拟的目标程度。比如学生成就测验,要切合该年级学生的程度和经验. 切合教材内容,符合教学目标。
(2)测验的可靠性要高
即测验的信度问题,测验的稳定性、同一性程度。测验结果确实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此,测验内容要包括该所测项目的基本内容,试题要多一些;题目能代表各年级程度,有易有难;要尽量避免足以影响学生作答的种种外界元素,计分方法要客观。
(3)教育测验还应有常模以便比较
这样可以恰当解释测验的结果。年龄常模先求每种年龄在某测验上的平均分,年级常模是求每个年级儿童在某种测验上的平均分。测验分数与常模比较,方能说明测值的水平。
总之,比较好的测验,可以把抽象、概括的理论研宽或果(诸如群体发展的平均指标、一般特征、理论学说等)转化为反映个体发展水平的方便工具并提供可靠依据。它在教育调查研究、评价研究、实验研究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