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考研内部复习题5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从邹韬奋全集或选集中,选读若干篇小言论,分析其内容和文风的特点。

【答案】邹韬奋重视报刊言论,在主办《生活周刊》到以后的《大众生活》等报刊中,亲自主持报刊的言论工作。他的《小言论》(以后为“社评”)和《读者信箱》对读者的影响十分深远。

(1)邹韬奋的小言论善于抓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说群众想说的话,往往从一件具体事生发,采取谈家常的方式,评论三五百字,开门见山、一针见血、简单干脆、明白晓畅,既生动活泼又有战斗性,很适合群众阅读,被广大读者视为良师益友。

(2)文风“明显畅快”,采用平民式的文字,用“最生动,最经济的笔法”,短小精悍、亲切感人,对广大读者像老朋友谈心一样,推心置腹、循循善诱。

(3)批驳国民党当局的错误言行和揭露社会丑恶现象时,慷慨陈词、锋芒凌厉,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号召力。

2. 专栏评论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兴盛起来的?

【答案】(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逐步深入人心,随着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和新闻改革的稳步推进,20世纪70年代末,在我国新闻传播业的百花园里,催生出一朵鲜艳的奇葩一一专栏评论。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按语等评论形式基本上是专业新闻工作者耕耘的园地,专栏评论除新闻从业人员可以撰写以外,还为广大业余通讯员和公众提供广阔的天地。

(2)媒体上的这一新生事物,最令人注目的是《人民日报》的“今日谈”。1980年1月2日,在《人民日报》一版的右下角出现一个新的专栏“今日谈”,刊载王朴写的三篇短文《“锄头柄”与“栋梁材”》、《岂可削足适履》、《集腋可以成裘》。这三篇短文,以其来自生活的选题、侃侃而谈的说理和清新活泼的文风,立即受到读者的广泛赞誉,在新闻界内部也引起热烈反响。

(3)这种一举数得、广受欢迎的短文和栏目,仿佛评论园地里绽开的一束报春的小花,顷刻间迎来百花盛开的喜人局面:①《人民日报》二、三、四版相继办起专栏评论; ②其他中央级报纸和各省、市、自治区及很多地、市报纸,包括一些电台、电视台,也先后办起大大小小的专栏评论。较有影响的有创办于1978年1月的《哈尔滨日报》的“大家谈”,创办于1978年7月的《解放日报》的“解放论坛”,以及后来陆续问世的《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解放军报》的“集思广益”,《中国青年报》的“求实篇”、“青年观察家”,《河北日报》的“杨柳青”等。以三五百字小言论见长的专栏评论,较有影响的除“今日谈”外,则有《辽宁日报》的“每事议”、《北京日报》的“文明小议”、《四川日报》的“巴蜀小议”、《羊城晚报》的“街谈巷议”、《解放日报》

第 1 页,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