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与教育测量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测验的信度和效度

【答案】测验的信度和效度是衡量测验客观性的两个指标。为了使测验评估的结果可信、可靠、可用,心理测验工具必须具有信度和效度。信度即可靠性,指测验的稳定性或多次测量结果的一致程度;效度即测量的有效性或准确性,指实际所测到的东西与预计要测的东西相符合的程度,效度是测验好坏的最重要指标。通过测验的标准化可以获得所需的信度和效度。

2. 投射测验

【答案】投射测验是心理学上对人格进行测验的一种特殊技术。向被试提供一些没有组织的刺激情境,让被试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中自由地表现他的反应,由专家分析其反应的结果,便可推断被试的人格特征。各种刺激情境的作用就像银幕一样,被试把他的人格特点投射到这张银幕上。投射测验的主要用途是测量一个人内在的、比较隐匿的问题。

二、简答题

3. 心理与教育测量从卡特尔到比内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什么特点?

【答案】(1)心理与教育测量从卡特尔到比内的发展过程

卡特尔是美国心理学家,首次提出了“心理测验”这个术语。卡特尔认为,心理学只有立足于实验与测量,才能达到如同自然科学的准确性;心理测验只有建立普遍的统一标准,并要与常模相比较,才能充分地实现其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这些观点都已成为测量学上的重要观念。

比内认为,测量比较复杂的心理功能,不必苛求精确度,因为这些功能的个别差异较大。他认为智力是高级心理过程,包括推理、判断以及动用已知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比内与其助手西蒙合作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一一比内一西蒙量表,史称1905年量表,可用来测量各种能力,特别是判断、理解和推理能力。

(2)特点

心理与教育测量从卡特尔到比内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以下特点:

①测量对象逐渐扩大和复杂化。卡特尔的测量对象主要是肌肉力量等一些低级的机能,而比内开始开始涉足高级的心理机能比如人的智力等。

②测验法开始系统化。卡特尔最早提出“心理测验”这一概念,但是比内给测验法以有系统的、精密的设计。比内的智力测验出现了以后,测验法才真正完善起来。

4. 选择常模团体与制定常模有什么关系?如何选择好常模团体?

【答案】(1)选择常模团体与制定常模的关系

常模是根据标准化样本的测验分数经过统计处理而建立起来的具有参照点和单位的测验量表。常模团体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选定合适的常模群体是制定常模的关键,常模是否合适直接关系到该测验的推广度以及有效性:

①从测验的编制者来讲,确定常模团体的问题,变成确定所编制的测验将来用于什么总体,所选定的常模团体必须能够代表该总体。大部分测验都有不止一个常模团体。

②对测验的使用者,要从不同角度来选定常模,选定一个与施测样本最适合的一个常模团体。因为标准化测验通常提供许多原始分数与各种常模团体的比较转换表,被试的分数必须与最合适的常模比较。

③无论是测验编制者还是测验使用者,所关心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常模团体的成员。

a. 对于成就测验和能力倾向测验,适当的常模团体通常包括目前与潜在的竞争者;

b. 比较广泛的能力与性格测验,常模团体通常包括具有同样年龄或教育水平的人。

c.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还有许多方面也可用来定义常模团体,如性别、年龄、年级或教育水平、职业、社会经济地位、民族等。

(2)选择好常模团体的途径

①群体构成的界限必须明确。在确定常模团体时。必须清楚地说明所要测量的群体的性质与特征。

②常模团体必须是所测群体的一个代表性样本。为了克服取样偏差,保证具有代表性,一般在抽样时应遵循随机化原则,采用统计学的方法抽取样本。

③取样的过程必须明确且有详尽的描述。这主要是为了使测验的使用者不至于误用测验和错误地解释测验结果,说明和描述越明确、越详尽越好。

④样本大小要适当。所谓“大小适当”并没有明确的指标。根据统计学原理,取样误差与样本大小成反比。所以,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样本越大越好。但是还应考虑到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因素。

⑤常模团休必须是近时的。过时的常模是不能作为参照标准的,一个常模不能一劳永逸地使用。

⑥注意一般常模与特殊常模的结合。可使被试与最接近的群体进行比较。将两者结合使用,解释分数便会更加准确。但特殊常模只提供有关特殊信息,适用范围较窄。所得结论不能在广泛的背景下作解释。

5. 与物理测量相比较,阐明心理测量的特点。

【答案】与物理测量相比较,心理测量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心理测量具有相对性。心理测量依据的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很难达到如同物理测量依据的法贝_样普遍被人们接受的水平。从一种智力测验上得到的测量分数与从另一种智

力测验上得到的测量分数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这种情况在人格测量领域表现得更加明显。

(2)心理测量具有间接性。心理测量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特质。心理特质具有内隐性,只能通过测量个人在特定情境中的外显行为来推断他的心理特质,不可能像物理测量中测量重量或长度那样直接测量人的心理特质的量,这就决定了心理测量只能是一种间接测量。

(3)心理测量具有客观性。心理测量的量具是由有关领域的专家编制,经过长期的试用、修订、完善而逐渐形成的标准化测验。

(4)心理测量的目标虽然是对人的心理特质进行定量分析,但这种定量分析的精确度远不及物理测量的精确度高。

6. 已知某态度量表有6道题,被试在各题上得分的方差分别是0.80, 0.81,0.79, 0.78, 0.80, 0.82, 测验总分的方差为16.00,求值。

【答案】根据题意,代入数据得:

因此,值为0.84。

7. 什么是效标和效标测量?

【答案】(1)效标就是衡量一个测验是否有效的外在标准,它是独立于测验并可以从实践中直接获得的人们所感兴趣的行为。人们所感兴趣的行为往往是一个观念上的东西(观念效标),它必须用一个数字或等级来进行表达(效标测量)。其中,效标测量的特点有:

①多样性;

②复杂性;

③特殊性;

④时间性。

(2)效标测量要想较好地体现观念效标,效标测量本身就必须是有效的和可靠的,而且还必须客观、实用。如果一个测验有实证效度,则可以拿该测验所预测的效标的性质与种类作为该测验的结构效度指标来推论测量的结构效度。这里有两种做法:

①根据效标把人分成两类,考察其得分的差异。

②根据测验得分把人分成高分组和低分组,考察这两组人在所测特质方面是否确有差异。若两组人在所测特质方面差异显著,则说明该测验有效,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此外,对于一些被认为是较稳定的特质,若在短期内两次施测的结果差异不太大,则说明该测验符合理论构想。

8. 根据CTT 的数学模型及其假设,推导关系式

【答案】(1)CTT 模型及其假设

经典测验理论(CTT )假定,观察分数(记为X )与真分数(T )之间是一种线性关系,并只相差一个随机误差(记之为E )。即:X=T+E, 这就是CTT 的数学模型。根据这一模型,可以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