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科研方法论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一个比较好的测验的基本标准。

【答案】所谓测验调查法,是用一组测试题(标准化试题或教师自编题)去测定某种教育现象的实际情境,从而收集资料数据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其基本特点是根据一定法则,以测验为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试并进行数量化分析。

一个比较好的测验的基本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测验的准确性要高。

即测验的效度问题。测验效度表示一个测验研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程度。测验效度分为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并存效度和预见效度。但无论何种效度,测验本身要确实能测出它所拟的目标程度。比如学生成就测验,要切合该年级学生的程度和经验. 切合教材内容,符合教学目标。

(2)测验的可靠性要高

即测验的信度问题,测验的稳定性、同一性程度。测验结果确实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此,测验内容要包括该所测项目的基本内容,试题要多一些;题目能代表各年级程度,有易有难;要尽量避免足以影响学生作答的种种外界元素,计分方法要客观。

(3)教育测验还应有常模以便比较

这样可以恰当解释测验的结果。年龄常模先求每种年龄在某测验上的平均分,年级常模是求每个年级儿童在某种测验上的平均分。测验分数与常模比较,方能说明测值的水平。

总之,比较好的测验,可以把抽象、概括的理论研宽或果(诸如群体发展的平均指标、一般特征、理论学说等)转化为反映个体发展水平的方便工具并提供可靠依据。它在教育调查研究、评价研究、实验研究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

2. 作为社会科学的教育科学,历史研究法在向现代化科学化发展的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答案】作为社会科学的教育科学,在它向现代化科学化发展的进程中,历史研究法将发挥重要作用:

(1)通过历史研究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帮助我们认识现代教育的实质。

这里,涉及到一个进行教育研究时必须掌握的基本思路,这就是:当我们在进行任何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研究时,必须对该课题进行纵向的历史研究和横向的现实研究,也就是说,要从历史渊源和刚代背景两个方面得出更深刻、更科学、更真实的结论。

①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尊重历史的本来面目,从历史过程中正确地截取特殊矛盾所经历的发生、发展过程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搞清所研究的教育现象产生的历史条件、理论基础,产生后对当时和以后教育发展产生的影响,以及经过了几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而不断得到改造与完善。正是通过纵向的历史发展进程的考察,提供从过去到现在的发展轨迹,体现从原因到

结果的发展趋势。

②在进行历史研究的同时,要进行横向的现实研究,分析当前时代的发展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为了回答新的挑战,该教育问题出现了什么样的新质特征和新的发展。

(2)通过历史研究,有助于我们借鉴历史经验,预测末来教育发展的方向

现实教育是历史的发展,与过去存在着相关或因果关系。大量事实说明,教育的历史现象、过程及规律经常反复莺演并对现实社会的教育施加影响。通过历史研究,使我们借鉴历史经验教训,进一步促进教育发展并提高科学化水平,也正由于此,不断的历史反思成为人类文明历史所积淀形成的一种文化心态。

(3)通过历史研究还有助于我们开拓新的教育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并不断提高研究人员的评判分析能力。

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科学的历史研究,就不会产生真正的科学。任何一门学科要想成为真正的科学,就必须运用历史研究法来认识它的过去,研究现在和预测未来。

3. 列举教育研究假设的三种分类方式,并简述假设表述的基本要求。

【答案】假设是根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做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是在进行研究之前预先设想好的、暂定的结论。

(1)教育研究假设的分类

①按照假设的形成逻辑,可分为归纳假设和演绎假设。归纳假设是在观察基础上的概括,是人们通过对一些个别经验事实材料的观察得到的启示,进而概括、推论得出的经验定律;演绎假设是从教育科学的某一理论出发推出新结论,是根据不可直接观察的事物现象或属性之间的某种联系的普遍性,通过理论综合和逻辑推演而提出的理论定律和原理的假设。

,可分为方向性假设和非方向性假设。研究假设陈述的是②按照假设有无方向性(或倾向性)

两个变量间所期望的相关或不同。在研究假设中,呈现出方向性假设和非方向性假设两类。方向性假设指出相关或差异的特点,而非方向性假设只简单地指出哪里存在一个相关或差异。

③按照假设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可分为描述性假设、解释性假设和预测性假设。描述性假设,处于科学探索的最初阶段,主要是描述认识对象的结构,向人们提供关于事物的外部联系和大致的数量关系的推测,是关于对象的大致轮廓的外部表象的一种描述;解释性假设是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指出现象质的方面,说明事物原因与结果的一种更复杂、更重要的假设,这是比描述性假设高一级的形式;预测性假设是对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科学推测,它是在对现实事物的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基础上提出的更复杂、更困难的一种假设。

(2)假设表述的基本要求

①说明两个以上变量间的期望关系;

②假设必须是可检验的,即表述的语义是明确的、可操作的、不至于造成歧义的,假设语义模糊就无法检验;

③假设必须是陈述句,而不能是疑问句。可以是肯定陈述,也可以是否定陈述;可以是全称肯定或否定,也可以是单称(部分)肯定或否定。

二、论述题

4. 试述科研群体优化组合的基本原则。

【答案】科研群体是一个有一定结构的具有特定功能和运动规律的整体系统,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科研群体的整体性的功能,就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増强科研群体的聚合力

所谓聚合力,是一种群体成员的凝聚力、向心力。群体内的每个成员都应自觉地服从于同一活动目标,形成浓厚的团结协作气氛,树立集体主义精神,也就是说要形成合力。缺乏凝聚力的科研群体是很难胜任高难度、高质量的科研工作的。

要使科研群体有强的聚合力,关键在于需要有良好的科研氛围,表现在群体成员对研究目标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对所研究的课题的重要意义有清楚的认识,并决心为完成这一研究课题而不懈奋斗;表现在群体成员对集体荣誉的自觉维护,严肃认真完成所承担的任务并能很好地相互协调合作。而每一成员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又取决于要有一个有威信的、作风民主的领导核心。

(2)科研群体要有合理的层次结构

按系统科学方法论观点,任何系统都具有多层次的结构,系统功能取决于系统内部各要素结构的程序。科研群体的层次结构是否合理,同样关系到群体研究潜能的发挥。

合理的科研群体层次结构应全面考虑以下几方面:

①专业结构。教育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多学科的参与,需要有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脑科学、教育统计学、教育社会学等各领域的专门人才。尤其是带有综合性或边缘性质的研究课题,更需要各专业人才的优化组合。

②智能结构。据大量研究说明,不同人有不同的智能特长,有人擅长于抽象逻辑思维和推导演绎,而有的人却擅长于具体形象思维;有的人善于观察实验和操作,有强的动手能力,有的人则具有出众的理解力和很强的分析整理、综合归纳能力,因此,需要根据课题的性质,恰当地选择和搭配人才结构。

③年龄结构。不同年龄的人具有不同的经验,要尽可能老、中、青结合。老一代研究者理论功底雄厚,学识渊博,经验丰富,考虑问题辩证而全面,但体力和精力有限。中年研究人员年富力强,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和独立工作能力。青年研究人员朝气蓬勃,知识结构较新,思维敏捷,不拘泥于陈规,易于接受新事物,但缺乏经验,阅历较浅。三部分人结合,将发挥出结合的研究效益。

(3)科研课题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①首先要制定科研工作条例,作为科研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活动依据。按照国家教育发展的阶段计划进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并明确确定本地区、本单位一定时期内科研的主攻方向和研究重点,避免选题重复。

②加强对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即做好课题立项、论证、阶段检查工作。具体内容包括:负责任务的组织落实,了解检查和督促课题进展情况并进行必要的指导;组织好初期的课题论证、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