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东北财经大学社会学804社会学研究方法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基本概念
1. 完全的参与者
【答案】“完全的参与者”,或隐蔽观察者的角色,是指研究者将自己的真实身份隐藏起来,而以所观察社区或群体中一个真实成员的身份去参与其中并进行观察。这是一种要求研究者采取虚伪角色的形式。
完全的参与者的角色所具有的最大优点是,研究者既能生活在被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之中,又能隐蔽地进行观察和了解被研究对象的行为表现,这种观察和人们的表现都比较真实自然。其最大问题是伦理道德问题,即研究者有没有为了研究的目的而可以欺骗研究对象的权利。
2. 问题的可行性
【答案】问题的可行性,是指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研究问题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在许多情况下,越是具有重要价值和创新性的研究问题,它所受到的主、客观限制往往也越多。主观限制是指研究者自身条件方面的限制。客观限制是指进行一项研究时受到的外在环境或条件的限制。
3. 非正式访谈
【答案】非正式访谈是指研究者在实地参与研究对象社会生活的过程中,随时碰上的、无事先准备的、更接近一般闲聊的交谈。这种非正式的访谈无法事先预料和计划,交谈的进程不能由研究者严格控制,交谈内容也不能完全按研究者的研究目标进行选择,只能随具体的谈话情景、谈话对象而定。所以一般情况下研究者只能因势利导,见机行事。
4. 网络调查法
【答案】网络调查法也称基于互联网的调查,或者在线调查,是指研究者利用互联网向特定对象发送调查问卷,同时也通过互联网将被调查者填答好的问卷收回的调查方法。
常见的网络调查方式有三种:
(1)将调查问卷直接链接在网站的网页上;
(2)将问卷链接在特定的网页上,它不是一种面向所有上网者的自由浏览、无特定对象和总体的调查,而是一种针对研究者所选定的特定对象进行的调查;
(3)研究者在确定好调查总体(也是有电子邮箱的对象)、抽取完调查样本、收集好被调查者的电子郊箱地址后,直接将调查问卷用电子邮件发送给被调查对象。被调查者打开问卷的电子版在计算机上进行填答,填答完毕后又通过电子邮件将问卷发回给调查者。
网络调查的最大优点是方便快捷,节省费用。同时,填答好的问卷很快地被处理成数据库文件,大大减少了录入误差。网络调查法的不足主要体现在调查对象的范围有一定的局限上。即它只能调查那些有上网条件、同时也会上网的对象。
5. 交互分类
【答案】交互分类是一种专门用来分析两个定类变量(或一个定类变量,一个定序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它是将研究所得的一组数据按照两个不同的变量进行综合的分类,其结果通常以交互分类表(又称为列联表)的形式反映出来。
交互分类可以较为深入地描述样本资料的分布状况和内在结构,还可以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解释。
6. 二次分析
【答案】二次分析又称第二手分析,是指对那些由前人为别的目的收集和分析过的资料所进行的新的分析。
一次分析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1)从别人为研究某一问题而收集的资料中,分析出新的问题,即把同一种资料(已有的、别人的研究所收集的资料)用于对不同的问题的分析和研究中。
(2)用新的方法和技术去分析别人的资料,以对别人的研究结果进行检验,即用小同的分析方法处理同一种资料,看看是否能得出同样的结论。
二、论述题
7. 试论社会研究中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差异,并举例说明两种研究方式之间如何进行互补。
【答案】(1)差异:
①从哲学基础上来看:定量研究是实证主义; 定性研究是人文主义。
②从研究范式上来看:定量研究是科学范式; 定性研究就自然范式。
③从逻辑过程上来看:定量研究是演绎推理:定性研究是归纳推理。
④从理论模式上来看:定量研究是理论检验; 定性研究是理论建构。
⑤从主要方式上来看:定量研究是实验调查; 定性研究是实地研究。
⑥从分析方法上来看:定量研究是统计分析; 定性研究是文字描述。
⑦从研究特征上来看:定量研究是客观的; 定性研究是主观的。
⑧从主要目标上来看:定量研究是确定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 定性研究是深入理解社会现象。 ⑨从资料收集技术上来看:定量研究是量表、问卷、结构观察等; 定性研究是参与观察、深度访问等。
(2)两种研究方式之间的互补:
①社会研究大多属于定量与定性的结合,单一的定量和定性的研究较少。进行社会调查活动时,根据所要达到的目的可以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方法。同一研究中常常综合使用两种
研究方式,这样有利于两种研究方式之间优势互补。
②一般见到的调查报告之类的大多是定量研究的结果,定量研究多采用大量的表格和数据来比较精确的闻释某一问题。定量研究的结果比较精确一些,但是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在定量研究之前,研究者已经进行了一些定性的研究,从中概括出基本规律,找准目标,然后在运用定量研究对这些规律进行研究,因此,可以说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础。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二者之间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在实际社会研究中该运用哪种方式,这不仅取决于研究者的个人兴趣,而且取决于他所要解决的问题。
举例略。
8. 试举例论述理论建构的过程。
【答案】理论建构的过程主要包括:
(1)从观察到概括
理论建构起始于对经验现象的观察。这种观察既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比如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收集大规模的资料,通过描述统计,概括出样本的特征和规律,并以此推断总体结构和特征。这就是定量观察的一个例子。如对城市夫妻生育意愿调查这一研究中,研究者需先通过调查资料的搜集进而进行概括,初步得出结论,对观察结果的概括通常是以“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其生育意愿不同; 文化程度高的人,希望生育孩子的数量少”这样的形式来表述。
(2)从概括到理论
从实际研究来看,理论建构的第一阶段目标(从观察到概括)相对比较容易达到。然而,要真正建构起某种社会理论,还必须完成从经验概括到理论解释的第二次飞跃。应该说,这是较之于第一阶段归纳工作更为困难但意义更大的一步。同样是对城市夫妻生育意愿调查,初步概括出来的结论尚不能作为理论,缺乏实证性和可检验性,需要研究者进一步从经验概括上升为具有科学依据的理论。
(3)举例(略)
三、思考与实践
9. 简述文献研究的优点和缺点。
【答案】(1)文献研究的优点
①无反应性。文献研究不会打扰研究对象,也不会对这些研究对象发生影响。由于各种形式的文献研究都不需要直接同人打交道,而只是利用和分析那些业己存在的文字材料、数据资料以及其他形式的信息材料。因此文献研究在保障资料客观性方面有其他方法所不具有的优势.
②费用低,省钱省时。一个社会研究者总可以在没有足够的经费、时间和人力的情况下,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开展研究。因为它既不需要大批的调查员,也不需要特定的设备和仪器,研究者独自一人就可以进行,只要相应的文献资料可以查阅和收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