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A . 医生诊断时应考虑患者各个方面
B . 医生治疗时努力使患者受益
C . 医生为患者使用疗效相当但价格便宜的药物
D . 医生使用艾滋病患者资料时,隐去姓名等
E . 医生向患者提供全面信息后,由其选择
● 参考解析
不伤害原则指在诊治过程中不使患者的身心受到损伤,这是医务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一般地说,凡是医疗上必需的,属于医疗的适应证,所实施的诊治手段是符合不伤害原则的。相反,如果诊治手段对患者是无益的、不必要的或者禁忌的,是有意或无意的强迫实施,使患者受到伤害,就违背了不伤害原则。不伤害原则不是绝对的。因为很多检查和治疗,即使符合适应证,也会给患者带来生理上或心理上的伤害。如肿瘤的化疗,虽能抑制肿瘤,但对造血和免疫系统会产生不良影响。临床上的许多诊断治疗具有双重效应。一个行动的有害效应并不是直接的、有意的效应,而是间接的、可预见的。如当妊娠危及胎儿母亲生命时,可进行人工流产或引产,这种挽救母亲的生命是直接的、有益的效应,而胎儿死亡是间接的、可预见的效应。临床上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的情况有:医务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低下;对患者的呼叫或提问置之不理;歧视、侮辱、谩骂患者或家属;强迫患者接受某项检查或治疗措施;施行不必要的检查或治疗;医务人员的行为疏忽、粗枝大叶;不适当地限制约束患者的自由;威胁或打骂患者;拒绝对某些患者提供医疗护理活动,如艾滋病患者等;拖拉或拒绝对急诊患者的抢救等。对此,医务人员负有道德责任,应该避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