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822经济学原理(二)之经济学原理(宏观分册)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新凯恩斯主义

【答案】新凯恩斯主义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的共同特征是继承凯恩斯主义传统,把失业问题作为研究主题; 与凯恩斯主义不同的是,他们力图从微观层面上,即从工资、价格和利率豁性上去寻找劳动市场、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不能出清的原因。一般来说,新凯恩斯主义者都接受以下四个命题:

(1)私人经济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经济由失衡走向均衡的自动调整过程是缓慢的;

(2)货币在长期是中性的;

(3)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存在的;

(4)政府为稳定经济进行干预的政策是有效的。

2. 自然失业率

【答案】自然失业率又称“有保证的失业率”、“正常失业率”、“充分就业失业率”等,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指的是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

自然失业率取决于经济中的结构性和摩擦性的因素,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组织状况、人日组成、失业者寻找工作的愿望、现有工作的类型、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的人数等众多因素。

自然失业率是充分就业时仍然保持的失业水平。任何把失业降低到自然失业率以下的企图都将造成加速的通货膨胀。任何时候都存在着与实际下资率结构相适应的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

,它可以是弗里德曼对菲利普斯曲线发展的一种观点,他将长期的均衡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

和任何通货膨胀水平相对应,且不受其影响。

3. 凯恩斯定理和萨伊定律

【答案】凯恩斯定理是指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即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简言之就

是需求创造供给。

萨伊定律主要说明,在资本主义的经济社会一般不会发生任何生产过剩的危机,更不可能出现就业不足,商品的生产数量完全由商品的供给面所决定。通过物价指数高低的调整,商品的供给量最后必将等于商品的需求量,简言之就是供给创造需求。

4. 狭义的货币供给与广义的货币供给

【答案】狭义的货币供给是指硬币、纸币和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一般用M 1表示; 在狭义的货币供给基础上加上定期存款,则得到广义的货币供给,一般用M 2表示; 在M 2上再加上个人和企业所持有的政府债券等流动资产或货币近似物,便是意义更为广泛的货币供给M 3。

5. 个人可支配收入

【答案】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简称为PDI )是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包括私人非盈利性机构)在一定时期(通常为1年)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消费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个人收入不能全归个人支配,因为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即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和储蓄的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个人可支配收入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的生活水平。

6. 补偿性财政政策

【答案】补偿性财政政策是一种积极的权衡性财政政策。这种政策思想强调,财政预算的功能是为了实现经济稳定发展,预算既可以盈余,也可以赤字。补偿性财政政策为斟酌使用财政政策中的一种,即交替使用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补偿性财政政策思想与以前的平衡预算财政政策思想有很大不同。平衡预算财政政策思想按其历史发展阶段有三种含义:年度平衡预算、周期平衡预算和充分就业平衡预算。它们的思想都强调财政收支的平衡,甚至以此作为预算目标。

与之不同的是,补偿性财政政策思想强调财政预算的平衡、盈余或赤字都只是手段,目的是追求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以及经济的稳定。当均衡收入低于充分就业水平时,政府有义务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实现充分就业。如果预算起初是盈余,政府可减少盈余甚至造成赤字,如起初是赤字,政府可允许有更大的赤字。总之,按这种思想,政府应当比关心预算平衡更关心经济。

二、简答题

7. 简述税收制度如何发挥财政的自动稳定器功能。

【答案】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财政政策的这种内在稳定经济的功能可以通过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得到发挥。

(1)当经济衰退时,国民产出水平下降,个人收入减少; 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政府税收会

自动减少,留给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也会自动地少减少一些,从而使消费和需求也自动地少下降一些。在实行累进税的情况下,经济衰退使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较低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下降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下降的幅度,从而可起到抑制衰退的作用。

(2)当经济繁荣时,失业率下降,人们收入自动增加,税收会随个人收入增加而自动增加,可支配收入也就会自动地少增加一些,从而使消费和总需求自动地少增加一些。在实行累进税的情况下,繁荣使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较高的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上升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上升的幅度,从而起到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因此税收这种因经济变动而自动发生变化的内在机动性和伸缩性是一种有助于减轻经济波动的自动稳定因素。

8. 失业、就业和不再工作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失业现象从表面上看就是过多的劳动力去追逐过少的工作岗位。失业通常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以及周期性失业。在统计失业人口时,必须针对那些面对劳动力市场失业的人口,这些人具有劳动能力且在寻找工作,但在劳动力市场上却找不到工作。

所有不是通过劳动力市场的调节引起的失业都不能计入失业范围。如退休工人、学生、家庭主妇等,这些人并不寻找工作,不算失业,只能称他们不再工作。就业是指一定时间内在企业中工作的人。由于疾病、休假等原因暂时脱离工作岗位的人不能算作失业人口,也不能计入不再工作的人中。

9. 假定经济在均衡状态Y 0=1000下运行,如果政府进行一次财政改革,税率t 增加0.05,政府购买增加50,预算盈余是上升还是下降? 为什么?

【答案】设原税率为t o ,原税收额T o =1000t0,那么根据题干有新税率t'=to +0.05税率上升导致收入减少,假定减少的收入为,故税率提高后国民收入为

税收变动量为:

预算盈余变动为:

可见预算盈余减少了。

10.在IS 和LM 两条曲线相交时所形成的均衡收入是否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为什么?

【答案】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不一定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这是因为,IS 和LM 都只是表示产品市场上供求相等和货币市场上供求相等时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因此,IS 和LM 两条曲线的交点所形成的收入和利率也只表示这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利率和收入,它并没有说明这种收入一定是充分就业的收入。当整个社会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时,即使利率甚低,企业投资意愿也较差,这也会使较低的收入和较低利率相结合达到产品市场的均衡,即IS 曲线离rs 曲线坐标图形上的原点O 较近,当这样的IS 和LM 曲线相交时,交点上的收入往往就是非充分就

,因而新税收额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