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分析与综合
【答案】(1)分析是指在思维中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以便分别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通过分析研究从中找出构成这一认识对象的基础的部分、本质的方面。
(2)综合是同分析相对应的方法。综合通常被看做是在把整体分解为各个因素的基础上,再组合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活动,但是综合绝不是把各部分、各组成因素机械地凑合起来或装配在一起,而是在思维中把对象的各个本质的方面按其内在联系有机地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3)分析与综合的实质,就是建立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的矛盾分析方法,是客观事物的辩证联系和过程在思维中的再现。分析与综合的关系也是辩证的,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完成,只有把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的认识。
2. 矛盾
【答案】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即对立统
一。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①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 社会基本矛盾
【答案】(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就是指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的推动作用的矛盾。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 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3)社会基本矛盾规定并反映了社会的基本结构的性质和基本面貌,社会基本矛盾实际上也就是社会基本结构要素之间的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4. 质量度
【答案】(1)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与量相对,质是由事物的内在特殊矛盾决定的。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某物之所以是某物,是由于它具有特殊的质。事物的质通过事物的属性表现出来并为人们所认识。同一种质,在不同条件下与不同的事物相联系,
就表现出不同的属性。事物的质并非事物各种属性的简单相加,而是它们的有机统一。认识事物的质是认识的基础。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没有无量之质,也没有无质之量,二者是相互规定的。
(2)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界限、}隔度和范围。这种统一表现在:度是质和量的互相结合和相互规定。关节点是度的两端,是一定的质所能容纳的量的活动范围的最高界限和最低界限。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在这个范围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 突破关节点,事物的质就要发生变化。量变与质变相互区别的根本标志就在于: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了度。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要把度和关节点、临界点区分开来。在实践过程中,要掌握适度的原则,要学会把握分寸。
5. 联系
【答案】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
(1)联系具有客观性。
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卞观臆想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
(2)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
①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②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③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3)联系具有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
6. 垄断
【答案】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7. 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
【答案】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是马克思一生中最主要的理论功绩,即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
(1)唯物史观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2)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发现了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体止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这样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就是剩余价值规律。马克思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
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8. 对立统一规律
【答案】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又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或矛盾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它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它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一矛盾分析法。对立统一规律的内涵体现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以及矛盾双方发展的不平衡性。
9. 新经济政策
【答案】苏俄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1)农业方面:1921年3月21日颁布《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法令,规定农民交纳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等农产品可以到市场交换物品。粮食税的税额比余粮收集制大为减少。
(2)工业方面: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借制和租让制的形式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企业。
(3)流通方面(商业方面):废除国家配给制和国家贸易垄断制。在坚持国家计划领导的前提下,实行自由贸易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10.交换价值
【答案】交换价值是指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或关系。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二、简答题
11.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答案】(1)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真理是具体的,是发展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又是辩证转化的。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①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即离开了实践,再也没有另外的标准。
只要我们确认人的认识、思想、理论的真理性在于它们具有不依赖于主体、不带仟何卞观附加的客观内容,在于它们同认识的客观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相符合,实践最终一定能鉴别出认识的真理性。这就是实践标准的确定性。肯定了实践标准的客观性和唯一性,也就必须承认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