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贵州大学人文学院612中国文学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王孟诗派
【答案】王孟诗派是盛唐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之一,又称“山水田园诗派”。王孟诗派诗人多仕途失意,受佛道思想影响较深,寻求隐逸,因而诗中多描写山水田园的自然风光,其诗风清新流丽,常常表现出静谧恬淡的境界。孟浩然、王维是王孟诗派的代表作家。两人都工于五言,都善于描写自然景物,风格也有近似之处。在艺术成就方面。二人既可并驾齐驱,又各标风韵,对后世都有深远影响。王维的代表作主要有《辋川集二十首》《山居秋螟》《渭川田家》等,孟浩然的代表作主要有《夜归鹿门歌》《过故人庄》《宿建德江》等。
2. 元杂剧
【答案】元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其主要特点是由“四折一楔子”构成; 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 楔子的篇幅叫段,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 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如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他角色都不唱,只用旁白。在金、元之交,北杂剧的创作就己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著名的杂剧作家有白朴、马致远、关汉卿等,多为由金入元的文人。元杂剧的前期创作呈现出繁荣的局面,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黄金时代。
3. 慢词
【答案】慢词是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它与小令一起成为宋代词人最为常用的曲调样式。慢词的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从唐五代至宋初,慢词一直很少,柳永首先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慢词的篇幅较大,一调少则八九十字,多则一二百字。慢词篇幅体制的扩大,相应地扩充了词的内容含量,也增强了词的表现能力。词调用慢字的,这个慢字往往可以省去。如姜白石有《长亭怨慢》,周公谨、张玉田均作《长亭怨》。
4. 《己亥杂诗》
【答案】《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龚自珍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在往返京杭的途中,共写了315首七绝,总题《己亥杂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己亥杂诗》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
5. 《云谣集杂曲子》
【答案】《云谣集杂曲子》是敦煌石室中所发现的晚唐抄本词曲卷子。原题为“云谣集杂曲子”,
收词30首,抄写时间不晚于后梁乾化元年(911),比《花间集》的编订(后蜀广政三年,940),早出近30年。《云谣集杂曲子》是我国第一部词的总集,收有唐开元以来的里巷之曲,作品题材范围较广,与盛唐写边塞、闺怨一类相同,兼有沉郁雄奇和艳丽深厚,反映了早期民间词所特有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
6. 江西诗派
【答案】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自发有组织的、有理论宗旨的诗歌流派。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并尊黄庭坚为师派之祖,下列陈师道等二十五人。方回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就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江西诗派的创作主张及特色是:重视句法、喜用拗句; 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 风格生新瘦硬,但兼有浏亮芋绵。江西诗派自身的演变同时也代表着北宋诗风向南宋诗风的转变。江西诗派是宋诗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二、简答题
7. 比较《长生殿》和《桃花扇》艺术结构上的特点。
【答案】《长生殿》与《桃花扇》是清代传奇的代表之作,皆是以涵咏古情事来表达作者的历史观。《长生殿》是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来表达“乐极哀来,垂戒来世”的主旨; 《桃花扇》则是通过写晚明士子侯方域和“秦淮八艳”之一李香君的“离合之情”来写国破家亡的“兴亡之感”。
(1)两剧对历史材料剪裁之比较
①由于创作主旨不同,《长生殿》借“安史之乱”“国倾而复平”来写李、杨生死不渝的“钗盒情缘”,因而“凡史家秽语,概削不书”。对生、旦都进行了“美化”。而且,下本多属虚构,以浪漫主义的手法,采用美丽的神话传说,“借月宫足成之”。
②而《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故侯、李的活动多与政治斗争紧密相关。同时,对生、旦都进行了“拔高”。上、下本人多属实,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稍加提炼,让生、旦相会栖霞山,双双断除花月缘而遁入空门。
③两剧相同处在于写政多属实,写情多点染。
(2)两剧结构线索之比较
《长生殿》和《桃花扇》两剧结构线索的特点都是双线结构,两线交错,形成对比,互为因果,有主有从。但不同之处在于:
①《长生殿》描写爱情戏一线重于反映政治戏一线; 《桃花扇》反映政治戏一线重于描写爱情戏一线。因此,两剧结构线索,谁主谁从,恰好相反。
②《长生殿》和《桃花扇》两剧都应用了“钗盒”“扇子”这种具有象征性的事物分别作为关合两条线索的枢纽。但两者仍有区别,《长生殿》中的“钗盒”主要是李、杨爱情的象征和见证,而《桃花扇》中的那柄血染的“扇子”,不仅是侯、李坚贞爱情的象征,更是南明王朝兴亡的见证。
③人物的设计安排上也各有差异。《长生殿》生、旦两人贯穿全剧,忠奸仅是穿插其中,因而人物关系较为单纯。而《桃花扇》贯穿全剧的人物除生、旦外,还有老赞礼、张瑶星等重要人物,因此,其人物关系较为复杂。
(3)两剧结构布局之比较
《长生殿》和《桃花扇》两剧都分上下两部,但结构布局艺术却有区别:
①从整体结构布局看,《长生殿》的上本布局严谨有致,下本布局松缓失度。而《桃花扇》的上下本均布局严谨周密。
②都采取了悲喜剧交织,文武场错落的对比安排方法。但它们在矛盾冲突的设置卜却不同。在《长生殿》中,男女主人公的矛盾冲突较多,而男女主人公与其他人物,特别是反面人物的正面冲突很少。《桃花扇》恰好相反,剧中男女主人公的矛盾冲突较少,而他们与其他人物,特别是反面人物的正面冲突却很多。
③结局安排不同。《长生殿》是浪漫主义的月宫仙会,《桃花扇》是现实主义的遁入空门。
8. 简述宋玉《九辩》的文学史地位。
【答案】《九辩》是宋玉的代表作,它继承了《离骚》的抒情传统,把个人的身世之悲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怀联系在一起,形成悲愤深沉的风格特征。
(1)从思想内容上看
《九辩》的内容主要是抒发他因不同流俗而被谗见疏、流离失所的悲哀,批判了楚国黑暗的现实政治。其中动人的秋景描写开启了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悲秋”主题。如开头一段描写秋天:“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寥寥数语,而情景俱现,成为后世文人触景伤怀,寄慨身世的滥觞。
(2)从文体的发展角度来看
《九辩》是由楚辞至汉大赋这一过渡阶段的代表性产物。
宋玉的辞赋,如《九辩》等,是在屈原的直接影响下创作而成的,并在文辞等形式方面有所发展。在艺术上,《九辩》虽多模仿《离骚》之处,却也有自己的特色,它善于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并且句法多变,能够巧妙地运用双声叠韵和叠字等修辞手法,读起来抑扬顿挫,饶有音乐美,从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3)从《九辩》的主旨上看
王逸认为其主旨是宋玉“悯其师忠而放逐,故作《九辩》以哀其志”; 对此,现今的研究者大抵取怀疑态度。从诗的内容来看,其基本思想是表达“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感慨。这种感慨,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带有普遍性。诗中对现实的黑暗也有一定的反映,并表达了诗人“处浊世而显荣兮,非余心之所乐; 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宁处穷而守高”的志尚。这种精神影响了无数的中华儿女,“非一代也”。
9. 简述《世说新语》的语言特点。
【答案】《世说新语》的语言简约含蓄,隽永传神,透出种种机智和幽默。许多广泛应用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