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834数据库系统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重要区别是数据库系统具有( )。
A. 数据共享性
B. 数据无冗佘
C. 数据结构化
D. 数据独立性
【答案】C
【解析】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都具有数据独立性和数据共享性,只是文件系统的对应性能弱于数据库系统。至于数据无冗余,没有哪个系统可以完全做到。而通过数据模型表示复杂的数据结构,则是数据库系统所独有的。
2. 关于数据库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工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过需求分析过程,需要确定出整个应用系统的目标、任务和系统的范围说明
B. 在需求分析阶段,系统需求分析员要与用户充分沟通,并做出各类用户视图
C. 数据需求分析的主要工作是要辩识出数据处理中的数据处理流程
D. 数据操作响应时间、系统吞吐量、最大并发用户数都是性能需求分析的重要指标
【答案】D
【解析】数据库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工作主要包括:①数据及数据处理需求分析;②业务需求分析;③性能、存储、安全、备份、恢复等方面的需求。其中,性能需求分析指标主要包括:①数据操作响应时间;②系统吞吐量;③最大并发用户数。
3. 在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需要考虑为关系表建立合适的索引,关于建立索引的描述,有下列说法:
Ⅰ. 对于经常在其上需要执行查询操作并且数据量大的表,可以考虑建立索引
Ⅱ. 对于经常在其上需要执行插入、删除和更新操作的表,可以考虑建立索引
Ⅲ. 对于经常出现在WHERE 子句中的属性,可以考虑建立索引
GROUPBY 子句中的属性,Ⅳ. 对于经常出现在ORDERBY 子句,应尽量避免建立索引上述说
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对于频繁执行查询操作并且数据量较大的表或者经常出现在where 子句、orderby 子
句和groupby 子句中的属性应当建立索引,索引是一种单独的、物理的数据库结构,它是某个表中一列或若干列值的集合和响应的指向表中物理标识这些值的数据页的逻辑指针清单,索引技术是用来优化查询操作的,与插入、删除和更改操作没有关系。
索引是一个单独的、物理的数据库结构,它是某个表中一列或若干列值的集合和相应的指向表中物理标识这些值的数据页的逻辑指针清单。
4. 关于数据视图与三级模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数据视图是指用户从某个角度看到的客观世界数据对象的特征
B. 外模式是数据库用户能使用的局部数据,描述外模式时,通常需要给出其物理结构
C. 概念模式以数据模型的形式描述数据
D. 三级模式结构实现了数据的独立性
【答案】B
【解析】外模式有时也称为子模式、用户模式或用户视图,是对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5. 关于数据库事务设计,有下列说法:
. 事务是数据库系统中一组操作的集合,这些操作实现了应用领域中某些特定的业务规则
. 事务概要设计可以依据需求分析阶段得到的数据流图和事务说明规范
事务概要设计中的事务处理逻辑设计一般需要充分考虑具体的DBMS 平台的实现方法
事务详细设计时,利用与具体DBMS 平台无关的read 和write 表示事务对数据库中数据项的读写操作
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数据库系统中一组操作的集合被称为事务,这些操作实现了应用领域中某些特定的业务规则,正确。需求分析阶段得到的数据流图和事务说明规范是事务概要设计的输入,正确。事务概要设计中的事务处理逻辑设计注重事务本身的处理流程,一般不需要充分考虑具体的DBMS 平台的实现方法,不正确。事务详细设计要从概要设计得到的事务流程出发,涉及具体的DBMS 平台下的特定事务,不正确。
6. 在数据库中可用多种结构组织数据,散列文件是其中一种。关于散列文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为了防止桶溢出,在散列文件设计时,需要预留一些空间大小不固定的桶
B. 用散列文件组织数据时,需要使用文件记录中的一个或多个域作为查找码
C. 如果散列文件中散列函数的“均匀分布性”不好,可能会造成桶溢出
D. 好的散列函数产生的存储地址分布应尽可能是随机的
【答案】D
,支持快速文件访问。利用散列方法组织存储【解析】散列文件利用散列函数(Hash 函数)
一个文件时,应先指定文件记录中的一个(或一组)域作为查找码(散列域)。好的散列函数应满足地址分布均匀、地址分布随机两个条件。产生桶溢出的两个主要原因是:文件初始设计时,为文件记录预留的桶数偏少;散列函数的“均匀分布性”不好,造成某些桶存满了记录而其他桶内却有较多空闲空间。
7. 有某数据库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发生了系统故障,发生故障时正在运行事务tl 和t2。进行故障恢复时,在日志文件中发现有tl 事务的开始记录而没有结束记录,有t2的开始记录和结束记录,但t2对数据库的修改还没有写到数据库中,从检查点开始正向扫描日志文件( )。
A. 扫描到tl 时,直接重做tl , 扫描到t2时,将t2直接撤销
B. 扫描到tl 时,将tl 加入重做队列,扫描到t2时,将t2加入撤销队列
C. 扫描到tl 时,直接撤销tl ,扫描到t2时,将t2直接重做
D. 扫描到tl 时,将tl 加入撤销队列,扫描到t2时,将t2加入重做队列
【答案】D
【解析】事务的原子性定义为:一个事务对数据库的所有操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元,要么全部执行,要么全部不执行。本题中由于tl 事务没有结束记录,可能对数据库做了部分修改,所以应该加入回滚队列。而t2有开始和结束记录却将数据存储在缓冲区中,没有写入数据库,所以应该加入重做队列。
8. 现有关系模式R (学号,姓名,课程代码,课程名,课程成绩),对其进行分解将其规范化到第三范式,下列( )是最正确的规范化结果。
A.R1 (学号,姓名)R2 (课程代码,课程名,课程成绩)
B.R1 (学号,姓名)R2 (课程代码,课程名)R3 (学号,课程代码,课程成绩)
C.R1 (学号,姓名)R2 (学号,课程代码,课程名,课程成绩)
D.R1 (学号,姓名)R2 (课程代码,课程名)R3 (课程代码,课程成绩)
【答案】B
【解析】如果一个关系模式R 属于第一范式,且每个非主属性既不部分依赖于码又不传递依赖于码,则这个关系属于第三范式。同时在对关系进行规范化的过程中,对于关系的分解不是随意而为的,需要考虑新关系与 原关系在数据上的等价、在依赖上的等价,甚至是在数据和依赖上都等价,否则就很可能达不到规范化目的。
A 项中的分解,R1 (学号,姓名)达到3NF 要求,R2 (课程代码,课程名,课程成绩)也达到3NF 要求, 但是它们与原关系R 在数据上不能等价,在依赖上也不等价,因而不是最正确的规范化结果。
C 项中的分解,R1 (学号,姓名)达到3NF 要求,R2 (学号,课程代码,课程名,课程成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