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新疆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地理)之经济地理学(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分散因子
【答案】分散因子是促使企业为避免集中而带来的不利而分散布局的因子(地价上升、交通拥挤等)。分散因子起到使其他因子所决定的工业区位格局发生偏移的作用。
2. 支配效应
【答案】支配效应是指增长极具有技术、经济方面的先进性,能够通过与周围地区的要素流动关系和商品供求关系对周围地区的经济活动产生支配作用。即周围地区的经济活动是随增长极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动。
3.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答案】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是区域之间在经济交往上日趋密切、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发展上关联互动,从而达到各区域的经济均持续发展的过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在于,可以加快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也为发达区域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支撑。
4. 经济地域综合体
【答案】经济地域综合体看成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地域组织形式,是以专业化部门为主体,由相关的辅助性部门和为地区服务的自给性部门结合而成的。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经济意义在于,能够促成区域内各经济部门的有机结合,通过专业化与协作,形成内部联系紧密的经济系统,增强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提高产出能力和效益; 通过完善生产体系,综合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自然环境; 各经济和社会组织共同利用统一的基础设施,可以节约社会公共投资,获得外部经济效益; 有利于以它为中心,开展大规模的区域开发活动。
5. 加速原理
【答案】加速原理是指在工业生产能力趋于完全利用时,消费品需求的微小增加会导致投资的大幅度增长。
6. 供给范围下限
【答案】供给范围下限是指供给货物的商店能够获得的正常利润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消费者的范围。
7. 核心—边缘理论
【答案】核心—边缘理论是由霍伍德和博伊斯提出的。他们认为,中心商业区的空间结构由
两部分组成,即核心区和边缘部、核心部具有高度的土地利用、空间垂直发展、白天人口集中和特殊职能布局的特点。边缘部土地面积相对广人、土地利用密度不高。
8. 区位理论
【答案】区位理沦有两层基本涵义,一层是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即在区位主体己知的条件下,从区位主体本身的固有特征出发,分析适合该区位主体的可能空间,然后从中优选最佳区位; 另一层与前者正好相反,即空间区位己知,根据该空间的地理特性、经济和社会状况等因素,研究区位主体即人类活动的最佳组合方式和空间形态。根据其产生与发展的先后,区位理论可以分为占典区位论和现代区位论。
二、简答题
9. 试述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特点。
【答案】经济地域综合体是具有较高组织水平的区域经济空间组织实体,它有以下几个特征: (1)经济地域综合体的主体是专业化生产部门及其相关的综合发展部门。其目的是为区外提供某些重要的产品,进行区际产品交换,服务于全国或大经济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体现出地域分工。
(2)经济地域综合体的专业化生产部门是建立在区域的自然资源优势基础之上的,所以,它的分布是以自然资源的分布为依据,一般不受行政区的限制。它的基本设想是以资源综合利用为原则,在优势自然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域内,形成从资源开发、原材料生产、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生产的完整生产体系。
(3)经济地域综合体内不仅形成完整的生产体系,还要发展完善的为区域生产和生活服务的
,建立社会发展所需的教育、医疗、文化、住宅基础设施(如交通、通信、动力、给排水设施等)
等部门。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4)经济地域综合体是在科学规划指导下,有计划地建设而成的。它的专业化部门选择和相关综合发展部门的建设、社会发展部门的建设、建设地域选择、范围划定、建设步骤设计等都是按计划进行的。并且,是以全国或大经济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要求为根据的。
10.讨论:经济全球化会给我国带来哪些正面影响负面影响? 你认为是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 我国应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答案】(1)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①正面影响
a. 经济全球化进程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全球化进程使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基本趋势,这就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带来了宝贵的和平发展时机。
b. 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利用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提供了有利时机
发展中国家可以借助与发达国家建立的经济关系,获得自身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
验,利用这种后发优势,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c. 经济全球化迫使发达国家认识到,它们的发展也有赖于发展中国家
当今世界的整体发展和全球性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发展中国家的参与。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全球性问题,只有各国联合起来共同行动才能解决。
②负面影响
a. 全球化使我国正面临巨大的金融安全风险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金融市场逐渐开放,各国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汇率市场、期货市场等己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在各国和国际复杂动荡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环境下,国内金融市场置身于一个高风险的环境中。一些国家的经济失衡和金融不稳定,都会波及到我国金融市场。
b. 经济全球化阻碍了中国经济的产业发展升级
发达国家利用其强大的资本和技术优势,挤压我国内资企业的生存空间,收购兼并我国产业领军企业,不仅把我国的技术挤出生产领域,更重要的是把我国企业的技术能力基础完全毁掉,甚至形成行业垄断。
c. 全球化加速了我国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
由于我国急于发展经济、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环境标准低、环境立法不完善等原因,发达国家依靠其资金与科技优势,借投资之名将其国内淘汰的高污染技术、高污染产业输入到我国,甚至以利诱方式将危险废物和大量生产、生活垃圾转移到我国,严重地破坏了我国的生态环境。
(2)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
(3)我国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的措施
①有序推动国内金融市场体制的改革和建设,保障国家金融安全
要建立有效的金融防范机制,一是要保持自身金融健康,防止泡沫经济,引入外资要适当,汇率制度要合理:二是要建立多重金融防线。
②推行自主创新战略,晋升我国企业在全球生产中的产业链地位
政府应认真研究应对国际发达国家对我国创新技术吞噬的对策,对于事关国家经济命脉、对产业发展影响巨大、市场潜力广阔的创新技术,应建立相应的行政壁垒,保护我国的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和市场,防止我国的关键技术外流; 鼓励企业在技术引进的基础上进行消化、改进和二次创新。
③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国家资源安全
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政令法规,提高环境标准,使之尽快与国际环境标准接轨,遏制发达国家对我们的污染转嫁。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