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武汉大学文学院839中国古代文学与外国文学之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巴那斯派

【答案】巴那斯派是法国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又称“高蹈派”。以古希腊神话中阿波罗和缪斯诸神居住的巴那斯山称其名,并出有诗选《当代巴那斯》。巴那斯派反对浪漫主义的直抒胸臆,倡导艺术形式的“唯美主义”,诗歌造型精巧美丽。它主张诗歌脱离社会,不问政治; 以创作“冷静的”、“客观的”、“无我”的诗相标榜,充满悲观颓废情调; 形式上刻意追求造型美感,是当时自然主义思潮在诗歌创作中的表现,亦为法国象征主义的文学前驱。

2. 巴别塔神话

【答案】巴别塔神话是《圣经·旧约》中的一个神话。传说人们为了避免洪水灾难的再次发生而修建通往天国的巴别塔。此事触怒了上帝,上帝不允许人类怀疑自己的誓言,于是上帝决定通过给每一个人创造不同的语言而将人们分隔开,于是巴别塔被迫中途停工。巴别塔神话在宗教艺术中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表明人类狂妄自大最终只会落得混乱的结局。

3. 《新约》

,因为【答案】《新约》是基督教《圣经》的第二部分。新约与旧约恰成对比(即摩西之约)

旧约不能在人的心里产生公义。基督教圣经分为旧约和新约两大部分,新旧约以耶稣出生为界限。《新约》据传是耶稣使徒及其弟子们的著作汇编。《新约》是基督教本身的经典,最初用希腊文写成。《新约》全书由福音书、使徒行传、使徒书信和启示录组成。使徒书信分保罗书信和一般书信; 保罗书信又分教会书信、个人书信、监狱书信和希伯来书。

4. 《虹》

【答案】《虹》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劳伦斯的代表作。小说通过一家三代人的生活经历,描写了英国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下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同时以巨大的热情和深度,探索有关性的心理问题。第一代人的生活带有田园诗的色彩,同时也预示古老文明即将结束。第二代人精神的苦闷和呆滞的目光,是令人窒息的工业化社会的最好注解。第三代人的探索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表达了人们要冲破狭窄的生活圈子,渴望一种自然和谐的生活。

5. 多余人

【答案】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们的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 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他们既不愿站在政府的一边,又不能和人民站在一起。他们也很不满俄国的现

状,又无能为力改变这种现状,然而他们又是大贵族和权势者的代表人物,不可能与底层人民相结合以改变俄国的现状。多余人的形象包括普希金笔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赫尔岑笔下的别尔托夫、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等。

6. 《阿维斯塔》

【答案】《阿维斯塔》是伊朗最古老的文献。这部传世之作的成书年代虽难以断定,但起码可以上溯到公元前10世纪前。波斯古经《阿维斯塔》充分地反映了他们令人尊敬的祖先英勇、果敢、纯洁、真诚、宽容和乐观的美德,对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明智看法,并且表现出他们为世界繁荣和人类生活的幸福而奋斗不息的热情。

7.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答案】《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是德国诗人亨利希·海涅创作的政治讽刺长诗。作者于1843年深秋在离开德国12年后重回祖国的旅行,是创作这首长诗的基础。他认为,德国现存制度是那样腐朽和落后,而反动政府企图用假象、伪善和诡辩来掩盖自己的腐朽,这只能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童话般的幻想。诗人用一切生机都已死灭萧条的冬天来象征德国社会的昏睡和停滞,所以“童话”前又冠以“冬天”。海涅在作品运用了多种讽刺手法,把自己的批判融合在讽刺艺术中,使其称为一部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伟大作品。

8. 悬诗

【答案】悬诗意为“被悬挂的”诗,是指阿拉伯前伊斯兰时期的七首或十首著名长诗。它们是阿拉伯早期诗歌的精品和代表作,是流传至今的最古老的阿拉伯文学遗产。悬诗采用“格西特”诗体,粗犷自然,反映了阿拉伯氏族社会崩溃时期的社会面貌。代表诗人是乌姆鲁勒·盖斯,其代表作是《悬诗》的首篇。作为阿拉伯古典诗歌的珍品,悬诗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阿拉伯文学史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9. 《韵光》

【答案】《韵光》是印度古代文学理论著作,作者是阿难陀伐弹那。全书分4章,书中有诗体歌诀和散文体的说明。《韵光》提出诗的主体是“韵”的理论,认为词的“暗示义”或“领会义”是“韵”的依据; “韵”是诗的灵魂,词和义不过是诗的“形体”。这在印度古代文论发展中是一重大突破。

10.“为艺术而艺术”

【答案】“为艺术而艺术”是一种美学观点。德国古典美学深奥的思辨性与晦涩的语言,即使是专业人士也备感艰难,而“为艺术而艺术”的成功之处也正在于此。它汲取了德国美学的要义与精髓,又除去其繁琐的细节,以精炼的法语铸造成一句响亮的口号,成为法国唯美主义运动的一面醒目的旗帜。“为艺术而艺术”认为艺术创作的目的在于自身,宣布艺术脱离政治,脱离社会需要和教育任务。这种观点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其产生的社会根源和客观意义都是各不相同的:

有时是对某些流派的“功利主义”的反驳,或是对企图驾驭艺术的政权的抗拒。在这种情况下维护“为艺术而艺术”就是保护艺术免受敌对力量的损害,坚持艺术的美学特性和它的独立性。但是把艺术家与社会的分离作为“为艺术而艺术”产生的普遍根源,必然导致脱离生活。它最后必然为新的思潮所淹没。

二、简答题

11.简述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艺术特色。

,是印度两大史诗之一。全书【答案】《摩诃婆罗多》的书名意为“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

共分18篇,以列国纷争时代的印度社会为背景,叙述了婆罗多族两支后裔俱卢族和般度族争夺王位继承权的斗争。围绕这一中心故事,穿插进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还包括远古传说时代的帝土世系源流、仙人家族谱碟、宗教经律训诫等。其艺术特色主要有:

(1)《摩诃婆罗多》的语言通俗易懂,诗律绝大多数采用一种简单易记的阿奴湿图朴体。 (2)修辞方式很多,包括谐音、比喻、夸张、对偶和双关等。

(3)叙事方式采用故事中套故事的框架结构。主体故事情节完整,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而且每个阶段都不乏扣人心弦的戏剧性冲突和紧张场面。只是由于整部史诗穿插有大量插话和插叙,才使主体故事的推进时时受到阻碍,延宕拖沓,显得很不紧凑。

(4)《摩诃婆罗多》的主要艺术特色表现在塑造人物性格方面。这部史诗人物众多,但主要人物都有鲜明个性,互不雷同。

(5)《摩诃婆罗多》全面地蕴涵着印度人的认知思想、价值观念、审美意识,对印度社会生活产生了悠久而深广的影响,成为仅次于吠陀的神圣经典。成为后来印度文艺创作取之不竭的重要源泉之一。

总之,《摩诃婆罗多》描写了王位争夺之战带来的巨大伤亡,表达了印度人民在列国纷争时代的理想和愿望,即终止分裂与混战,实现和平与统一。史诗中的插话,既有独立完整的神话传说和描写爱情故事的诗歌,也有对后世印度教产生重要影响的宗教诗歌,广泛地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思想,被视为印度古代知识的宝库,在印度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第五吠陀”之称。

12.试析《草叶集》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答案】惠特曼用几十年的时间吸收人民的意志和热情,将之熔铸成一部自由奔放、丰富庞杂的诗集——《草叶集》,唱出了美利坚合众国的新声,成为美国现代诗和现代文学的开山鼻。

《草叶集》是惠特曼一生创作的唯一一部诗集,是他一生经验的结晶。

(1)《草叶集》的主题

《草叶集》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思想十分丰富、庞杂,但其基本的主题可大致归纳为:自我、创造和民主。

①注重表现自我。诗人在爱默生强调自我、相信自己的超验主义思想影响下,对自我进行了无以复加的赞颂,将自我刻画成一个强健有力的英雄、顶天立地的巨人。诗歌中,自我立足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