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688设计理论(一)之中国建筑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大明宫
【答案】大明宫是唐代宫殿,始建于唐代早期,唐后期毁于兵乱。根据史籍,大明宫为唐高宗以后的主要朝会之所。大明宫的平面形状,南部呈长方形,北部呈梯形,面积3.2平方公里,版筑夯土城墙。在东西北三面都有与宫墙平行的夹城,殿亭建筑遗址多在宫城北部。
2. 前蜀王建墓
【答案】前蜀王建墓是指五代前蜀主王建的墓,称永陵,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王建墓有前、中、后3室,三室之间皆用木门相隔,中室中央偏北有石棺床,上置棺椁,棺床四周有浮雕。后室出土有墓主石雕像。
3. 模印拼嵌画像砖墓
【答案】模印拼嵌画像砖墓是指墓内壁面用模印画像砖拼嵌成大幅砖画的东晋南朝墓葬,分布于南京市及附近的
丹阳县等地。其做法是将画像按粉本分别模印在多块砖坯上,入窑烧成砖后,再拼嵌在墓壁上。模印拼嵌画像砖墓是在一块单砖构成一幅画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到东晋末南朝初出现了由多达十块到数百块砖构成的大幅画面。
4. 耍头
【答案】耍头,又称“爵头”、“胡孙头”,清式称蚂蚱头。是斗拱衬方头下所用出跳木料,称为耍头木,位于最上一层拱或昂之上,与令拱相交而向外伸出如蚂蚱头状者。
5. 建康
【答案】建康是东晋、三国时的吴、南朝宋、齐、梁、陈京师六朝的名称,又称建邺,故址位于今南京,六朝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它也是六朝时期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
6. 卜千秋墓
【答案】卜千秋墓是河南省洛阳市烧沟村附近的西汉晚期壁画墓,1976年由洛阳市博物馆发掘出土。墓主为卜千秋,卜千秋墓为夫妇合葬墓,由长方形主室和左右两耳室组成,主室全部由特制的空心砖砌筑,顶部仿券顶做成两坡平脊形式。卜千秋墓画以绘于脊顶的墓主升仙图为主,
壁画分布在主室脊顶、门额、后壁上部及隔梁的两面。在门额和后壁上部绘有仙禽、怪兽和四神等。在狭长的脊顶上,绘着由日、月、伏羲、女娲以及四神、仙禽神兽构成的天上世界,男女墓主则在仙人的引导下,乘仙鸟和龙舟凌云飞升,风格朴拙传神。
7. 偃师商城
【答案】偃师商城是商代早期城址,在今河南省偃师市。商城城址包括大城、小城、宫城三重城垣。大城平面近长方形,城墙四周有5座城门,城内有纵横交错的道路若干条。在大城的西南部,还有一个平面呈长方形的小城。大城、小城的建筑方法一样,都是先挖基槽,然后层层夯筑而成。小城的年代早于大城,大城是在小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城内有密集的宫殿建筑群,分布于宫城的中、南部。可早到二里岗下层早期,邹衡先生认为是太甲桐宫。
8. 叉手
【答案】叉手是指支撑在株儒柱两侧的木构件,是朱式建筑构件名称。在抬梁式构架中,从最上一层短梁到脊“榑”(即脊檩)之间斜置的木件,称为“叉手”。叉手的主要作用就是扶持脊“榑”。在唐代及唐代之前,抬梁式木构架中只有叉手而不用蜀柱,宋代时则将叉手与蜀柱并用,而明清时则不用。
9. 九脊顶
【答案】九脊顶,清称歇山顶,是中国古建筑的一种屋顶形式,屋顶上半部为两面坡,下半部为四面坡,是悬山顶与庑殿顶上下相交而成。它由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
10.都柱
【答案】都柱是指秦汉宫室遗址与崖墓中,平面中央仅设一根柱子的作法。
二、简答题
11.中国建筑开间的特点。
【答案】(1)我国目前大量建造的砖混住宅,住宅开间一般不超过3.3米。规定较小的开间尺度,可有效缩短楼板的空间跨度,增强住宅结构的整体性、稳定性和抗震性。
(2)为了保证建成的住宅具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住宅的进深在设计上有一定的要求。进深大的住宅可以有效地节约用地,目前我国大量城镇住宅房间的进深一般都限定在5米左右,不能任意扩大。
(3)在住宅的高度和宽度确定的前提下,设计的住宅进深过大,就使住房成狭长型,距离门窗较远的室内空间自然光线不足。
(4)开间5米以上,进深7米以上的大开间住宅可为住户提供一个40多平方米甚至更大的居住空间,与同样建筑面积的小开间住宅相比,承重墙减少一半,使用面积增加2%,便于灵活隔断、装修改造。
(5)虽然小开间住宅存在许多优点,但也存在许多弊端。因为开间小,在住宅建筑面积中,承重墙、柱的结构面积相对较大,増加了有效使用面积;同时由于开间小,房间分割过小,不适应家庭居住行为变化的要求,而且住宅很难自行改造。
12.简述中国古代橘扇门的基本组成。
【答案】榻扇门,又称格扇门、格子门,是安装于建筑的金柱或檐柱间带格心的门。唐代已有,宋、辽、金均广泛使用,明、清更为普遍。一般作建筑物的外门或内部隔断,每间可用四、
六、八扇。它由外框、隔心、裙板、绦环板及若干抹头组成。
(1)桶扇门由边挺、抹头等构件组成,早期的抹头很少。宋、金一般用四抹头,明、清则以
五、六抹头为常见。边挺和抹头表面可做成各种凸凹线脚,有的在合角处包以铜角叶,兼收加固及装饰效果。
(2)桶扇大致可划分为花心与裙板两部分。唐代花心常用直棂或方格,宋代又增加了柳条框、毡纹等,明、清的纹式更多,已不胜枚举。框格间可糊纸或薄纱,或嵌以磨平的贝壳。裙版在唐时为素平,宋、金起多施花卉或人物雕刻,是桶扇的装饰重点所在。
13.中国古代建筑装饰内容。
【答案】中国古代建筑装饰内容可根据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类:
(1)做法
从做法上分,有各类木作、砖石作、瓦作以及油漆、彩画等。
(2)装饰用料与工艺
从装饰用料及工艺分,主要可以归纳为三大类:金饰、彩饰与雕饰。
(3)形态和内容
从形态及表现的内容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几何图案;树木花卉;禽鸟走兽动物图案;山水风景;人物神仙;故事戏曲;博古杂宝;其他题材。
14.斗拱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答案】(1)基本组成
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主要由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升和矩形的拱、翘及斜置的昂组成。其一般用于高级的官式建筑中,大体可分为外檐斗拱和内檐斗拱两类。
(2)历史演变
斗拱最早出现大约是在晚周时期,到汉代已经普遍使用但没有定型,隋唐时发展成熟。宋以后主要是往程式化方面发展。辽金继承了唐宋的形制,但又有若干变化。从元代起斗拱的尺度减小,作用也逐步减小。明清时更小,其作用仅作为一个装饰性物件。
(3)作用
①斗拱的作用是在结构上挑出来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经斗拱传递到柱上。
②它还有一定的装饰作用,是建筑屋顶和屋身立面上的一个过渡。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