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单选题

1. 便于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研究的观察类型是( )

A. 全结构式观察

B. 准结构式观察

C. 半结构式观察

D. 非结构式观察

【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观察方法的特点与应用的理解与掌握情况。结构式观察是在观察活动开始之前,观察者严格地界定研究的问题,依照一定的步骤与项目进行观察,同时采用准确的工具进行记录。结构式观察能获得大量确切和翔实的观察资料,并可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但缺乏弹性,也比较费时:非结构式观察只有一个总的观察目标和方向,或一个大致的观察内容和范围,缺乏明确的观察项目和固定的记录方式,这种方法虽然较灵活,但获取材料不系统、不完整。考查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在好几年的考题中都出现过,所以,这道题算是简单的。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2. 从20世纪30年代起,欧美掀起了一场主张恢复西方传统教育核心价值的取向,反对进步教育和新教育的运动,形成了“新传统教育”思潮。新传统教育主要包括( )。

A. 要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新托马斯主义教育

B. 改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新托马斯主义教育

C. 永恒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改造主义教育

D. 新托马斯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改造主义教育

【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新传统教育”思潮的掌握程度。20世纪30年代起,要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掀起了一场主张恢复西方传统教育核心价值取向、反对进步教育和新教育的运动,形成了“新传统教育”思潮。改造主义教育是在20世纪30年代从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中逐渐分化出来的,到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思想。改造主义教育主张,教育应该以“改造社会”为目标,教育要重视培养“社会一致”的社会精神,强调行为科学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教学上应该以社会问题为中心,教师应进行民主的、劝说的教育。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3.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了古代教育的什么特点? ( )

A. 严格的等级性

B. 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

C. 教育目标明确

D. 鲜明的阶级性

【答案】B

4. 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

A. 孔子

B. 荀子

C. 孟子

D. 墨子

【答案】C

5. 废除八股文的法令是什么时期颁布的? ( )

A. 洋务运动时期

B. 维新运动时期

C. 清末新政时期

D. 辛亥革命时期

【答案】B

6. 清政府派出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是在谁的提议下进行的? ( )

A. 张之洞

B. 李鸿章

C. 沈保祯

D. 容闳

【答案】D

7. 按照关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观点,课程可以分为五个层面,除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之外,还有( )。

A. 生活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

B. 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

C. 隐性的课程和运作的课程

D. 隐性的课程和生活的课程

【答案】B

【解析】美国学者古德莱德将“课程”划分为五个层次,也是五种不同的类型“、: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理想的课程,是指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正式的课程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v 一划和教材等。领悟的课程,是指任课教师所领会的课程。实行的课程,是指在课堂里实际开展的课程。经验的课程,是指学生实际体验到的东西,可以通过观察,问卷,与学生交谈等方式来识别这种课程。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说实际上揭示了“课程”从理论到实践的运动形态,使人们对“课程”概念的理解从静态的角度转换到动态的角度。不同的课程内容定义反映了定义者的基本观点和取向,每一种课程定义的背后都有其成文或不成文的理论基础。因此,答案选B 。观察课程分类和课程概念,好多次考试中都有涉及。

8. 古风时代雅典青少年一边继续在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学习,一边为了接受体育训练进入( )

A. 斯多葛学校

B. 体操学校

C. 埃弗比

D. 体育馆

【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古代希腊教育,尤其是雅典教育及其各级学校的掌握程度。雅典的男孩7岁后进入私立的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学习,主要内容为读、写、算的初步知识等。到12岁、13岁又进入体操学校学习,主要内容是“五项竞技”。15岁、16岁时,少数贵族子弟再进入国家体育馆学习,主要内容为以“五项竞技”为主的体育,除此之外,还要学习“三艺”(即文法、修辞和哲学)。而18岁时,少数贵族青年则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又称为“埃弗比”),接受军事教育。外国教育史中对于学校的考查频率很高,所以,一定要注意,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学校。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9. 把教育隐喻为“园艺”,把学生比作“祖国的花朵”,称教师为“园丁”,持这种观点的人在人的身心发展影响因素问题上倾向于( )。

A. 遗传决定论

B. 成熟论

C. 环境决定论

D. 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之主要观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遗传决定论、成熟论和环境决定论都是单纯强调某一因素(分别为遗传、成熟和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而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注意到内因和外因之间的相互关系与转化,以及各自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也就是该理论认为,随着人的自我意识的提高和社会经验的丰富,人的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