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京邮电大学企业管理、微观经济学(2选1)之微观部分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吉芬物品
【答案】19世纪,英国统计学家罗伯特·吉芬发现一个现象,1845年爱尔兰发生灾荒,导致土豆价格上升,但居民对土豆的需求量却反而增加了,而这无法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进行解释,
,并将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动的物品称为“吉芬物品”故此现象称为“吉芬难题”。
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作为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则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吉芬物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得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形状的原因。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如图所示。
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2. 补偿顶算线
【答案】补偿预算线是用来表示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引起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化时,用假设的货币收入的增减来维持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不变的一种分析工具。
具体来说,在商品价格下降引起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提高时,假设可以取走消费者的一部分货币收入,以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下降到只能维持原有的无差异曲线的效用水平(即原有的实际收入水平)这一情况。相反,在商品价格上升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下降时,假设可以对消费者的损失给予一定的货币收入补偿,以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维持原有的水平,则补偿预算线在此就可以用来表示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提高到得以维持原有的无差异曲线的效用水平(即原有的实际收入水平)这一情况。
3. 基尼系数
【答案】基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来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洛伦兹曲线
在图中,不平等面积(洛伦兹曲线ODL 与45°线之间的面积A )与完全不平等面积(OHL 与45°线之间的面积A+B)之比,称为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若设G 为基尼系数,则:
显然,基尼系数不会大于1,也不会小于零,即有0≤G ≤1。
可见,基尼系数是洛伦兹曲线与一角形斜边之间的面积与整个尸角形之间的面积的比例。若A=0,基尼系数等于0,收入绝对平均; 若B=0,基尼系数等于1,收入绝对不平均,即全社会收入为一人所有。实际基尼系数在0与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4. 边际成本
【答案】边际成本是指产量变动某一数量所引起的成本变动的数量,也即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用公式表示为:
边际成本有短期边际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两个概念。短期边际成本就是在短期内增加最后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增加,或者说边际成本就是由‘单位产量的变动所引起的总成本变动。长期边际成本表不厂商在长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最低总成本的增量。长期边际成本为长期总成本曲线的斜率,它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5. 停止营业点
【答案】停止营业点是指一个己经投入生产的企业,在生产中总有这样一点,当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的产量大于这一点所代表的产量时,仍可以继续生产,小于这一点所代表的产量时,就只好关闭。该点就是企业的停止营业点。
一个己经投入生产的企业是否必须关闭的条件不在于它是否盈利,而在于它关闭后的亏损与生产时的亏损哪种更大。如果关闭后的亏损比生产时的亏损更大,则应继续生产; 如果生产时的亏
损比关闭后的亏损更大,则必须关闭。实际上关闭后也是有亏损的,其亏损就是固定成本。因此,是否关闭就视生产时的亏损是否大于固定成本,若小大于,就可继续生产; 若大于,就必须停止营业。企业的停止营业点可用下图说明:图中E 点即平均可变成本最低点,就是企业停止营业点。
停止营业点
6. 需求收入弹性
【答案】需求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消费者的收入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如果用%表不需求收入弹性系数,用M 和ΔM 分别表示收入和收入的变动量,Q 和ΔQ 表示需求量和需求量的变动量,则需求收入弹性公式为:
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前提下,可以通过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值来判断该商品是必需品、奢侈品还是劣等品。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大于1, 即e M >1, 表示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大于收入水平上升幅度,则该商品为奢侈品; 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小于1而大于0,即。0<eM <1,表示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小于收入水平上升幅度,则该商品为必需品; 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小于0, 即e M <0,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此种商品的需求反而下降,则该商品为劣等品。
7. 效用可能性曲线
【答案】效用可能性曲线也称为效用可能性边界,是在交易的一般均衡条件下个人所获得的各种效用水平的组合点的轨迹,概括了社会既定资源与消费者偏好下全部消费与生产的最优点。图表示的是简单的两人经济中消费者A.B 两个人的效用可能性曲线。
图中,横轴U A 表示消费者A 的效用水平,纵轴U B 表示消费者B 的效用水平。效用可能性曲线表示消费者所有最优效用水平组合的集合,说明了当一个消费者的效用水平给定之后,另一个消费者所可能达到的最大效用水平。效用可能性曲线表明,要提高消费者A 的效用水平只能以降低消费者B 的效用水平为代价。
效用可能性曲线将整个效用空间划分为三个互不相交的组成部分。在曲线的右上方区域,是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无法达到的,故可以看成是“效用不可能”区域; 在曲线的左下方区域,是“无效率”区域; 曲线上点表示消费者所有最优效用水平组合的集合。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