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620新闻传播史论之《中国新闻史新修》考研内部冲刺班模拟题2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史量才之死
【答案】史量才之死是指中国报业的先驱者之一史量才因为所办的《申报》在九一八事变后敢于直言,招致国民党当局的不满,1934年11月13日在由杭州返回上海的途中被谋杀的事件。史量才从1912年接办《申报》后,苦心经营,使《申报》成为国内著名的资产阶级大报。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亡的严酷事实和救亡运动的爱国激J 清,使他认清了蒋介石对日妥协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危害,毅然赞同团结抗日的主张。史量才和《申报》作出了一些果断举动,《申报》的改革及其对国民党政府的公开批评,遭到了国民党的嫉恨,蒋介石亲自下令,派特务枪杀史量才。1934年11月13日下午,史量才偕夫人、儿子由杭州乘自备汽车回上海,行至海宁县翁家埠附近时遭特务枪击,史量才当场身亡。
2. 《布尔塞维克》
【答案】《布尔塞维克》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的理论机关刊物,1927年10月24日在上海创刊。起初是铅印16开本周刊,曾改出半月刊、32开本月刊,由瞿秋白、罗亦农、邓中夏、王若飞、郑超麟等组成编辑委员会,瞿秋白任主任,后又增加蔡和森、张太雷、毛泽东、周恩来等21人为编委。至1932年7月出版第5卷第1期后停刊。
3. 《劳动节纪念号》
【答案】《劳动节纪念号》是《新青年》杂志1920年出版的第7卷第6号,陈独秀是这一期的主编,他在筹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过程中把当期的《新青年》编成了《劳动节纪念号》。这成为了《新青年》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新文化运动发展的“新的集合点”。
这期专号发表了陈独秀的《劳动者的觉悟》、李大钊的((’’五一”MAYDAY 运动史》,以及大量全国各地工人劳动、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和材料,这些材料有相当部分是《新青年》记者和各地进步学生团体深入工人群众调查得来的,还有的就是工人自己写的稿子。这表明《新青年》同人中的激进民主主义者逐步转向了无产阶级的立场,促使《新青年》的社会主义因素不断增长,
第 1 页,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