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被规训的激情_丁玲延安创作论

关键词:规训,主体性,知识分子话语,政治话语

  摘要


 摘  要
丁玲的一生可谓传奇的一生,其创作多次转型,她的人生也随其作品时起时浮,透过其人生与作品坎坷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文学与政治的复杂关系,看到权力对文学的影响作用,尤其在延安时期的文学活动中。延安时期是丁玲重要的文学活动时期,她创作一再转型,最后五四的激情被规训,这与政治规训有关,另外知识分子自身主动服从规训也是一大因素。虽然被规训但潜伏在知识分子内心深处的启蒙意识又不时浮现,造成其作品的断裂。其间存在着作家主体性与政治间的摩擦,存在着知识分子话语与政治话语间的摩擦。论文具体分三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中国共产党建立“自由、民主”的理想社会深深吸引了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又有济事救国的信念良知,在遭遇战乱、亡国灭种的社会环境下,为了寻求国家民族出路,热情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在左翼时期就与革命结下了不解情缘的丁玲,入延安后再次找到了自己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价值被认可的感觉,对延安充满浪漫幻想,在激情与革命理想的鼓舞下,丁玲初入延安时创作了大量的报告文学、速写、散文等,将主题纳入歌颂延安主流意识形态的宏大叙事中,进行了革命乌托邦叙事话语的建构。
第二部分,为了大量吸收知识分子,中国共产党采取宽松的知识分子政策。丁玲等知识分子经过革命激情的想象之后,刚来时的兴奋开始退潮,开始重新审视延安,发现延安也有黑点,在宽松的政策背景下,针砭时弊地创作,批判延安落后的地方。但知识分子政策又存在一定的复杂性,毛泽东将知识分子区别性地吸收,给其戴上了“革命”的帽子,使其成为有机知识分子,他们只能在政治允许的范围内创作。丁玲等知识分子在针砭时弊批判性作品创作的背后又隐含极大的矛盾性,有权力政治对文学生产的规约因素,有作家创作自身主体性的规约因素,有自我经验与革命现实的隔阂,有知识分子启蒙话语与革命话语的摩擦。最后用鲁迅“看/被看”的模式具体对《在医院中》文本细读,揭示延安文学生产的复杂性。
第三部分,丁玲是在政治规训和她主动服从规训的双重因素下走向规训的道路的。政治规训方面:为了统一政治话语霸权,将知识分子话语整合到毛泽东话语体系中,就得对知识分子话语改造,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第一种,强行干预创作内容,《讲话》明确规定创作的立场、态度、服务对象,对知识分子创作进行规约。第二种,对文本内容的暴力评论,对符合政治意识形态的作品“提拔”,对不符合政治意识形态的作品则进行“压制”,排斥异己声音,评判模式单一化、机械化,政治批评代替了文学批评。主动服从规训方面:毛泽东对知识分子地位的否定引起知识分子内在的本源性焦虑,他们开始向大众看齐,转变了自己的言说方式,创作符合《讲话》要求的作品,赢得毛泽东的表扬。按照《讲话》来复制其思想内容,是毛泽东话语的生产者、传播者和监督者,这使得知识分子(作家)的主体性丧失。但留存在知识分子骨子里旧有的艺术个性、表达习惯与自我认知方式仍难以消除,知识分子“旧我”被击碎的同时,在新的话语习得的过程中又无法将新的文学体制成功地纳入自我认知结构中,只是表面地复制新的话语,造成了一种文本的断裂。
 
关键词:规训,主体性,知识分子话语,政治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