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剪灯三话”研究

关键词:明代,传奇小说,剪灯三话,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摘要

  所谓“剪灯三话”是指明代的三部传奇小说集,即明初瞿佑的《剪灯新话》、李昌祺的《剪灯余话》和明末邵景瞻的《觅灯因话》。瞿佑之所以以“剪灯”命名他的小说集,是因为他取意于小说的娱乐性。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吏略》当中所讲:“俗文之兴,当由二端,一为娱心,二为劝善。”人们在晚上闲暇无事之时,常坐于灯下讲故事、写小说,作为一种娱乐活动。于是瞿佑便用“剪灯”命名自己的小说集。《剪灯余话》和《觅灯因话》是《剪灯新话》的仿作,亦以“灯”命名。“剪灯三话”这三部传奇小说集在整个文言小说发展史上有比较重要的位置,而且对其后的小说创作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在以前,学术界对它们不够重视,研究的文章很少。如在游国恩的《中国文学史》当中对此只略加提及。近年来,随着小说研究的深入,学术界对“三话”愈益重视。在文学史及一些小说史专著中丌始有了“三话”的一席之地。如章培恒和骆玉明主编的《中圈文学史》当中,在“明代前期的文言短篇小说”一节中提到了《剪灯新话》和《剪灯余话》。齐裕煜主编的《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中,有一节“宋元明传奇小说”提到了“三话”。还有他主编的《明代小说史》也分别在“明前期文言小说”和“明代中后期文言‘小说的繁荣”两节中提到了“三话”。但是这些著作对“三话”的研究和评论都很简单,往往只占一节当中的一部分。就是在薛洪勤著的《传奇小说史》这样的传奇小说专著中也只是把“《剪灯新话》和《剪灯余话》”作为一节,把“《觅灯因话》与文言小说集中的传奇小说”作为另一节来写,而且篇幅也不长。所以到目日仃为止,对“三话”的全面深入研究尚不多见。鉴于此,本文将以之作为选题,拟对“三话”作一个较为全面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第一章先从传奇小说发展史的角度对“三话”进行了定位和把握。首先,简略概括了明代以前传奇小说的发展概况。然后论述了明初传奇小说重新兴盛及《剪灯新话》和《剪灯余话》的地位和影响。明初朱元璋和朱棣等人在政治上实行了高度的中央集权和特务组织,文化上也实行了专制政策,并大兴文字狱,文人的言论和写作均受到钳制,内心非常压抑,因此好些文人通过传奇故事来抒发内心的牢骚和苦闷。加之当时在文人当中多有“以文为戏”的文学观,所以使得传奇小说出现了复兴的局面。由于《剪灯新话》和《剪灯余话》主要取材当代,有较强的社会现实性和批判性,敢于揭露统治集团的腐朽荒淫和现实的黑暗动荡,并且问世后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欢《剪灯新话》和《剪灯余话》的禁毁给处于发展时期的明代小说极大的打击,使传奇小说的创作再次陷入低谷。但是它们的出现对后世传奇小说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一,它们为之后一个时期的文言小说创作定了一个“剪灯系列”的基本格局;第二,它们对明中后期的传奇小说创作乃至于《聊斋志异》都产生了深远的影远的影响:第三,它们给之后的拟话本、戏剧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最后论述了明代中后期传奇小说再次繁荣的原因及其《觅灯因话》的地位和影响。卲景瞻的《觅灯因话》是这一时期最有成就的传奇小说作品之一,它无论在内容上还是艺术上较明初的传奇小说都有了大的进步,在我国传奇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总之,明代传奇小说既为拟话本提供了素材,又充当了六朝志怪、唐宋传奇到清初《聊斋志异》以传奇笔志怪的文体形式变迁的中问物,所以说,“三话”是上承唐宋传奇,下开《聊斋志异》的桥梁,在文学史上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对“剪灯三话”的思想内容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首先,“三话”对社会现实的揭露非常深刻。第一,揭露了封建社会和政治的黑暗以及统治阶级的残暴、腐朽。其中的一部分作品敢于把批判的锋芒指向各级贪官污吏、地主豪强,甚至敢于直指皇帝、朝臣,批判辛辣深刻,抨击尖锐有力。如《剪灯余话》中的《青城舞剑录》和《长安夜行录》等。另外,“三话”中的一些作品还借阴司冥府的故事,以神怪寓言的形式,宣扬惩恶扬善,揭露人世间的黑暗和道德的沦丧,抨击了封建统治集团的腐朽堕落和封建社会的私而不公。如《剪灯新话》中的《令狐生冥梦录》、《太虚司法传》、《三山福地志》、《富贵发迹司志》、《永州野庙记》等。第二,抒发了文人的牢骚和不平。如《剪灯新话》中的《修文舍人传》、《水寓庆会录》、《龙掌灵会录》和《天台访隐录》等。其次,“三话”当中有关爱情婚姻题材的作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他们能以欣赏和同情的笔调描写自由爱情和婚姻悲剧。主要反映了三方面的内容:第一,以元术明初大动乱为背景,描写战乱造成的爱情婚姻悲剧,同时揭露了统治势力的凶狠残暴及其对爱情的摧残。如《剪灯新话》中的《翠翠传》,《剪灯余话》中的《琼奴传》和《芙蓉屏记》,《觅灯因话》中的《贞烈墓记》等;第二,写青年男女对爱情婚姻自由的追求和对不合理封建婚姻制度的控诉和反抗,鞭挞了吃人的封建礼教和恶势力,赞美了纯真高尚的爱情。如《剪灯新话》中的《金凤钗记》,《剪灯余话》中的《风尾草记》和《秋千会记》等;第三,对情欲的大胆描写。如《剪灯新话》中的《渭塘奇遇记》、《联芳楼记》,《剪灯余话》中的《江庙泥神记》等。再次,“三话”还反映了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对人们意识的影响。这从《觅灯因话》中的《桂迁梦感录》和《姚公子传》中可见一斑。总之,“三话”在思想内容方面较唐传奇有不少突破:一是反映现实生活的广度和干预现实生活的力度在不断扩大和加强;二是题材领域有所扩大。但也有其不足之处,如不少作品有封建的思想糟粕,还有少数作品在表现人欲方面分寸把握的不好。   第三章总结分析了“三话”的艺术特色。第一,“三话”的情节设计独具匠心,做到了波澜起伏,引人入胜,避免了平铺直叙、一览无余。既善于揭丌矛盾冲突,充分表现主题,又合情合理,剪裁得当,具有较强的艺术吸引力。第二,“三话”继承唐人传奇的优良传统,塑造了许多丰富多彩、栩栩如生而又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第三,《剪灯新话》和《剪灯余话》继承唐传奇“散韵结合”的特点,并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因而,大量的诗文掺入成为“二话”的一大特点。虽然诗文的大量运用使得文言小说具有一种华艳典雅的风格,但是影响了小说的精炼集中。后来到万历年间的《觅灯因话》基本摒弃了辞章化的写法,而采用散文叙事,语言朴素而雅洁,标志着以辞章化传奇小说为主的时代即将结束。此外,“三话”在运用语言方面还有一些其他的特点。如能用简洁、精炼的语言刻画人物、描写景物,善于通过人物有特点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神念,善于进行细致而深刻的心理描写等等。   总之,本文在从传奇小说发展史的角度对“剪灯三话”进行定位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三话”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但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材料的收集尚不充分,理论研究也尚不够深入,文中必有很多不成熟乃至错误之处,请老师和同学们不吝指教。